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城市因书香茶韵而厚重

时间:2019-02-17 14:20来源:网络 作者:玲儿浏览:
一座城市的美丽要靠建筑、规划和环境等外在的形式来体现,但一座城市真正的魅力,还在于这座城市市民的品位与气质。市民的品位与气质从何而来?读书和品茶无疑是最佳的载体。一座魅力之城应该拥有广大善于阅读、乐于品茶的市民。 自古以来,书香与茶韵可谓珠联璧合。读书

    一座城市的美丽要靠建筑、规划和环境等外在的形式来体现,但一座城市真正的魅力,还在于这座城市市民的品位与气质。市民的品位与气质从何而来?读书和品茶无疑是最佳的载体。一座魅力之城应该拥有广大善于阅读、乐于品茶的市民。
    自古以来,书香与韵可谓珠联璧合。读书之人,多爱品。爱之人,多好读书。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在一次斗茶比赛中荣获“白茶第一”。史学家司马光问他:“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君何以爱此二物?”苏东坡笑而答曰:“奇茶妙墨俱香。”“茶墨俱香”遂被后人传为美谈。
    阅读之意味与品茶之韵味极为相似,都是在苦涩中品味甘甜。茶让人越喝越健康越精神,书让人越读越通达越智慧。坚持品茶之人,可修得神清气爽之心性;博览群书之人,可修得摆脱平庸之境界。正如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所言:“阅读最大的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真正的品位是源自心灵的品位,真正的淡定是发自灵魂的淡定。一杯好茶,不同的人品,会品出不同的味道;一本好书,不同的人读,会读出不同的感悟。只有真正懂茶的人,才能品出茶文化的独特韵味。只有真正读书的人,才能悟得字里行间洋溢的思想精髓。只有既读书又懂茶的人,才会拥有那份处事不惊、遇事不乱的淡定、优雅与从容。
    书香,让城市更加美丽;茶韵,让生活更加美好。通过阅读品茶,整个城市的精神气质会因此而改变,甚至,缺少历史积淀的城市也可以成为一座书香茶韵弥漫的文化新城。有数据显示,深圳市有大小公共图书馆600多个,在国内率先实现每1.5万人拥有一个社区图书馆,并建成200多台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64%的深圳市民有经常阅读的习惯。与此同时,深圳国际茶产业博览会已经成功举办十多届,是全球茶行业名副其实的最大、最高端展会,也是深圳新的城市名片。如今,深圳正在成为因读书而受人尊重、因文化而让人向往的城市。书香茶韵让人们对深圳这座曾经有“文化沙漠”之称的城市刮目相看。
    最是书香能致远,最是茶韵美人间。一座有品位的城市一定是知书达礼的城市,一座有涵养的城市必定是书香茶韵充盈的城市。对于任何一座具有文化竞争力的城市而言,有一种享受叫阅读,有一种美丽叫宁静,有一种境界叫诗意。一副茶联十分细腻地道出了书香茶韵的诗情画意:“小天地,大场合,让我一席;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读一本好书,沏一杯清茶,点一盏心灯,享受阅读之美,体味品茶之乐……这或许是当今繁华都市里最靓丽的风景。
    作家巴丹在《阅读改变人生》一书中写道:“阅读是幸福的发祥地。做一个读书人,就是做一个幸福的人。”我期待有那么一天:书香茶韵像阳光一样洒满在襄阳古城的每一个角落,给广大市民带来越来越多的快乐和幸福。
    在这个功利主义甚嚣尘上的时代,一座城市最让人向往的风景应该是阅读品茗的风景。因为阅读,一座城市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因为品茶,一座城市的气质油然而生。城市必将会因书香茶韵而更加厚重、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润生)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文化 茶产业 好茶 品茶 清茶 历史 品茗 白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绿茶手工炒制大赛落幕
绿茶手工炒制大赛落幕
镇康县强化茶园建设管理
镇康县强化茶园建设管理
青岛市监管局积极服务海青镇“
青岛市监管局积极服务海青镇“
优质的台湾乌龙茶的特点
优质的台湾乌龙茶的特点
太湖白茶的制作方法
太湖白茶的制作方法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宜多饮茶呢?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宜多饮茶呢?
头遍茶为什么不宜立即饮用呢?
头遍茶为什么不宜立即饮用呢?
佤族苦茶如何制作呢?
佤族苦茶如何制作呢?
浓茶漱口有什么好处
浓茶漱口有什么好处
彝族盐巴茶有哪些特点呢?
彝族盐巴茶有哪些特点呢?
什么是边境普洱茶
什么是边境普洱茶
云南普洱茶的功效
云南普洱茶的功效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