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茶之道禅知道

时间:2023-11-02 09:14来源: 弘益茶道美学 作者: 曾雅娴浏览:
茶道,其实就是茶与道的融合,以茶为载体的生活礼仪,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这种通过沏茶、赏茶、饮茶的过程亦成为古往今来爱茶人都默认的一种仪式。 唐朝《封氏闻见记》中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 唐朝茶宴已十分流
普洱茶
茶道,其实就是与道的融合,以为载体的生活礼仪,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这种通过沏、赏茶、饮茶的过程亦成为古往今来爱茶人都默认的一种仪式。
唐朝《封氏闻见记》中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
唐朝茶宴已十分流行,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程序都已十分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仪式,比如茶宴当时就分了宫廷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等等。而主人在宴请宾客时已经会以茶代酒、唐人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茶的美妙韵味,也作过非常生动的描绘。
唐朝僧人也以茶为饮,伴着念经坐禅,不仅清心更养神。茶圣陆羽自幼被智积禅师收养,在竟陵龙盖寺学文识字、习诵佛经,之后又与唐代诗僧皎然成为忘年知己。在陆羽的《自传》和《茶经》中都有对佛教的颂扬及对僧人嗜茶的记载。
可以说,中国茶道从萌芽开始,就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最好的体现便是禅茶一味之说了。
禅定讲究的是身心的专注,茶道讲究的是品著的渐入佳境。本质上都是在纯粹中进行的某种融合。
而茶之道更详实禅定中流油然生出的浪漫主义情怀,是人们愿意在不完美的生命中,为了成就某种可能的完美所进行的一种温柔的探寻。
明代文震彦曾说:"构一小房,相傍山斋,内设茶道,教一童专主茶役,以供永日平淡,寒窗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这叙述的是古代文人墨客追求的清寂糊口。现代人也喜欢闹中取静,择安静巷尾、或房前庭院摆下茶几,友人围坐,讲究的人自然会有专门的茶室茶亭茶几周边,置古色古香的雕花古玩,燃香播乐,增添雅致的小细软也必不可少。
 
佛经里说人生有四苦——生老病死,参禅的最高境界就是看破生死,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而茶的第一属性也是苦,李时珍《本草纲目》写:“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茶的苦后回甘与禅的大彻大悟似乎也是一种殊途同归的特征。
茶道与禅道的第二个相似点都是——求静。僧人坐禅时讲五调——调心、调身、调食、调息、调睡眠,以及佛学中的“戒、定、慧”三学都是以静为基础,可以说禅宗都是悟从“静”中来。
所以茶道也讲究“静,甚至可以说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茶人把“静”作为达到和静坐忘、追求忘我的必由之路。 
时间的本质是流逝。悲与喜,都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来得汹涌,走得离奇,无关春与秋以何种动作去忘怀。
譬如一朵花开的缓慢,或一段独自采撷的光阴,以苦寒作温润的药引入茶汤。我的佛,便是我的茶,饮千杯不醉,观岸上来风,自是身如影,心中无限亲近。却已学会不去刻意靠近了。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中国茶道 普洱茶 中国茶 普洱 饮茶 茶道 茶经 茶人 回甘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赤壁成功入选全省茶叶生产全程
赤壁成功入选全省茶叶生产全程
白沙县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管
白沙县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管
茶席不求最美只为客来
茶席不求最美只为客来
白茶的功效和作用
白茶的功效和作用
为什么普洱茶包装上没有保质期
为什么普洱茶包装上没有保质期
五指山将安排财政资金500万元
五指山将安排财政资金500万元
茶的本色是纯澈
茶的本色是纯澈
贵州第五届手工制茶技能大赛开
贵州第五届手工制茶技能大赛开
一道茶一种味道
一道茶一种味道
茶人不是你想做就能做
茶人不是你想做就能做
张家港启动茶叶市场整治
张家港启动茶叶市场整治
我选择像茶一样在经历各种困苦
我选择像茶一样在经历各种困苦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