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咋就挂反了,不是一边一条吗?
	如果挂两条黄瓜,就不用分左右,而楹联是分上下的!
	楹联到底是分上下还是分左右?
	怎么分上下?
	分出上下怎么左右挂?
	挂楹联是一种行业风俗
	“楹联”是挂在门两边的对联。“楹”指的是门柱。
	凡开店都有大门,都会把临街大门、甚至里面二门三门两边的门柱利用起来,挂上对联,宣传自己。所以形成了中国各个行业精妙绝伦的行业楹联风俗。比如——
	理发店:
	虽为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酒馆: 
	猛虎一杯山中醉;
	蛟龙两盏海底眠。
	药店(同仁堂):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百货店:
	货无大小皆添备;
	物纵零星不厌烦。
	戏院:
	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
	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
	过去就连衙门口也挂上楹联,以示本行业亲民廉政之意: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
	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
	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
	操劳本是份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楹联成为茶企业的“绝佳广告”
	楹联一挂,就是无声的广告!
	既然如此,茶企老板们也不傻,何况茶与文化亲如姐妹,茶企业门口挂楹联更成为茶行业一道风景线。比如——
	北京前门“老舍茶馆”门楼联:   
	 大碗茶广交九州宾客;     
	 老二分奉献一片丹心。
	突出了茶馆的本色,阐明了经营的理念。
	四川有家茶馆,茶酒兼营,大门茶酒联: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酒来。         
	潇洒人生,让人颇多感悟;雅俗共赏,人们交口相传。
	再比如不久前在武汉开业的羊楼洞茶叶旗舰店,请施兆鹏老先生题写一副楹联:
	千年古名镇融汇万国商贾梦;
	百世羊楼洞沉淀一味老青茶。
	但打脸的问题也来了:今天很多茶店把自己的楹联挂反了——上下颠倒、左右混淆。
	如何区分上下联?
	一、根据上下联最后一个字的读音来判断。
	咱们汉语普通话有四个读音,第一声、第二声统称“平声(不升不降)”。第二声、第三声统称“仄声(不平就叫仄)”。对联讲究平仄结伴,就像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一样,平仄结合,读起来好听。
	区别上下联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听平仄”。一般来讲,上联最后一个字多为仄声;而下联最后一个字多为平声。找到结尾是第一声、第二声的那句,就找到下联了。
	为什么这样呢?简单说仄声像是提问,最后由平声来回答。如果答案在前,问题在后,读起来就别扭。
	二、根据楹联书写的规则来判断。
	第一种方法是靠听。但如果遇到南方的茶人,普通话不过关,分不清四声;或者比四声要多出好几声,怎么办?那我们就靠看。
	现在茶企业精心准备的楹联一般都会请功力深厚、有名气的书法家或者名人来书写。凡是这样的楹联,书者都会在下联后面写下时间和自己的名字。我们以羊楼洞旗舰店楹联为例,楹联的全文是
	“千年古名镇融汇万国商贾梦;
	百世羊楼洞沉淀一味老青茶。
	辛卯仲冬施兆鹏题”
	全文读下来就知道这是施兆鹏先生在2011年题写的。
	这就很容易明白,与署名连在一起的就是下联了。
	怎样挂对上下联?
	分清了上下联,但为什么还会挂错呢?那是因为你按照横排文从左到右念的习惯造成的。
	古人都是从右往左写字、念书的,看看竖排版的古籍、对联就明白了。
	用现在横排版来印刷上下联,上联在上,下联在下,一目了然。但楹联是挂在门两边柱子上的,再过一千年它也不能横排。所以我们记住“上联在右”“下联在左”就行了。
	最后再核实一遍:从右往左念,先是上联,后是下联,最后是署名;如果发现署名夹在对联中间,那一定是挂反了。
	一旦挂反了,你从哪边读,都别扭!
	比如羊楼洞旗舰店楹联,从左往右读:
	千年古名镇融汇万国商贾梦;
	辛卯仲冬施兆鹏题
	百世羊楼洞沉淀一味老青茶。
	上下联对了,但署名位置不对。
	从右往左读:
	百世羊楼洞沉淀一味老青茶;
	辛卯仲冬施兆鹏题
	千年古名镇融汇万国商贾梦。
	上下联平仄、逻辑关系,以及署名位置都不对。别扭死!
	所以:既然是竖排的楹联,就按照传统从右往左挂上下联。
	其实读者看到署名,一般就知道该从哪边先读了。
	有人抬杠:上下联挂反了,天会塌下来吗?实事求是讲,塌不下来!但我们茶人不是还有份责任去传承传统文化吗?
	反了就正过来!别像这位新手上路一样:
	警察:停车,你压了实线了!
	新手:咋啦,压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