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艺文化 >

花道和茶艺为何被称为生活美学

时间:2023-11-15 14:21来源: 弘益茶道美学 作者: 编辑部浏览:
物物皆非苟设,事事俱有深情这样的居家生活之美,是今天很多人的追求。其中,最显见的饮茶品茶,插花赏花,无疑已被看作是生活美学代表,承载着我们的所求。那么,花道和茶艺是如何发展成生活美学的呢 从花道茶艺到居家之美 花道 花的喧闹、绚丽、明艳之美,折射出传统
普洱茶
“物物皆非苟设,事事俱有深情”这样的居家生活之美,是今天很多人的追求。其中,最显见的饮茶品茶,插花赏花,无疑已被看作是生活美学代表,承载着我们的所求。那么,花道和茶艺是如何发展成生活美学的呢
从“花道艺”到“居家之美”
花道 花的喧闹、绚丽、明艳之美,折射出传统中国人生活观念和理想中“动”的一面,也就是充满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憧憬,不断开拓自身的审美情趣、生活品位,充分发挥创造性、想象力的一面。
1、20世纪以来相继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其中有许多器皿的表面都绘制或雕刻着花瓣的纹样。某些遗址中,还有花木的种子出土。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在数千年前,就已开始利用花木来装饰自己的生活了。
2、在先秦时期,人们对于花的欣赏,与他们对于自然的理解是相统一的,草木之华,也就是明艳、妩媚的花,既能带来感官的愉悦,又是物候和时令的风信。人们从花那里体验美感,感受自然的魅力也以花为天道循环的征兆,从花的荣枯盛衰中感悟、顺从宇宙的真理,以此安排自己的生产和生活。
“孟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仓庚鸣”——《礼记月令》
《诗经》中有许多以草木起兴的篇章,所谓起兴,就是情感和思绪由观花而荡漾开去,联想、延伸到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各个方面。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周南桃夭》
而《楚辞》则是中国文人诗歌的渊薮,从它对花草的吟咏更能看出此时上层社会观花、赏花的动向:鲜花、芳草在《楚辞》中已经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并被赋予了积极的道德内涵。
3、秦汉以后,花草所象征的理想、人文精神逐渐世俗化、生活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遍地种花、养花、赏花,借花来装点日常起居、保养生命。
汉代人对花草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在长安、洛阳等地星罗棋布的园林广厦中,种植着名目繁多的奇花异草,春容秋谢、四时代兴。人们或是穿行在似锦的繁花中游宴,或是折取时鲜的花朵放在居室中,佩在身上……
对花的热情,展现了中国人对于凡俗人生、日常生活的积极、乐观的信念。人们不仅取花的美艳来装点生活起居,营造芬芳袭人的生活情境,还试图开掘花的养生、保健功能,以花入药、入食、入酒。
 
4、唐宋以来,直至明清,中国人对花的热爱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一是花道,也就是插瓶花、赏瓶花。这一风气的流行,表明中国人对花的欣赏超越了单纯的观赏层面,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二是中国的诗词、绘画等艺术形式,因为花的强势介入而拓宽了表现范围,涌现出大量的咏花诗、词、文和绘画作品,进而增进了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三是中国的花卉种植、培育水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并且涌现出一大批专门介绍种花、赏花知识的著作。四是以花入食、入酒、入药、入茶等的范围极大拓展,推动了中国传统的饮馔水平的提升。
花的喧闹、绚丽、明艳之美,折射出传统中国人生活观念和理想中“动”的一面,也就是充满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憧憬,不断开拓自身的审美情趣、生活品位,充分发挥创造性、想象力的一面。
茶艺 茶的沉静、朴素、平淡,则呈现出中国人“静”另的一面,那就是不事雕琢、洗去铅华、返璞归真的生活理想。
 
1、茶在最初, 即被当成一种具有药用和养生保健功能的食物。相传神农氏曾作《 食经》,其中就有“ 茶茗宜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的说法。早在西周时代,中国人就开始人工种植茶树,以供上层贵族日常服食了。《诗经•豳风》的《七月》和《 鸱鸮》两篇中,就有采茶的描述:“采荼薪樗”“予所捋荼”。根据《尔雅》和后人解释,“荼”就是茶,它的叶子“可炙作羹饮“——“羹饮”也就是粥。用茶煮粥,自然和后来的饮茶大不相同。
古书中甚至有以茶为菜的记载,《茶经》中提到的晏婴就是一位。晏子在齐国为相,生活简朴,饮食无肉,常吃“茗菜”——“茗菜”就是茶。拿苦茶当菜,恐怕并非出于简朴,而是有另外的目的。古人认为茶“令人有力,悦志”,到了后来,以讹传讹,就出现了“苦茶,久食羽化”“茗茶,轻身换骨”的说法,成功的例子有道教仙人丹丘子、黄山君等。
 
2、魏晋以后, 有关茶的神异功效的传说渐次消歇,中国人对茶的态度由动而静, 不再追求外在的生命时空经验的拓展,而是转向内在生命体验的调适。与此同时,服食茶的方式,也由煮粥、食菜变为用水烹煮,这堪称中国茶文化史上的一大转折。此时,人烹茶、饮茶,已经开始欣赏和品味茶本身能带给人的感官享受和审美体验了。先前人对饮茶抱有的那种种羽化登仙的期待,在此时已经烟消云散了。人们转而皆饮茶、品茶来清心寡虑,追求恬淡、平和的日常生活体验。
3、唐代以前,饮茶之风盛行于南方,北方人还不适应“水厄”。《封氏见闻记》中也说过,唐代初期北方人还不喜饮茶。这本书还提到,饮茶之所以风靡大江南北,主要归功于两个人——陆羽和常伯熊。
陆羽说:采造、辨别好茶,盛茶、炙茶、煮茶和饮茶器具,以及煮茶所用的水、火和饮茶的方式等,都有专门的学问,并非纯粹的形式问题——这就把饮茶上升到了至精至妙的精神体验的高度。
陆羽之后,常伯熊又踵事增华,来往于文人士大夫之间,表演茶艺茶道,终于使得饮茶成为人人向慕的生活时尚。至迟在陆羽生前,唐代的文人士大夫中间已经流行起品茶的休闲方式了。
 
4、这种趣味和理想,在进入宋代以后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唐代以前,饮茶并非饮清茶,而是要加入姜、盐、葱、桂皮、茱萸、薄荷等调味剂的。陆羽在《茶经》中首倡饮清茶,品味茶之“隽永”,宋人蔡襄、黄庭坚等人继起而力革在茶中加入调味料的做法,终于使饮茶的审美趣味定格在“冲淡”“清和”之美,成为历代饮茶人心中的金科玉律。
摈除这些刺激性强的味道,专注于清淡之味,实际上是想在“咸酸之外”,体会清净幽远、含蓄内敛的审美感觉和精神体验。他们要借茶的“味”,来训练、培养出更为细微、精妙、玄远的审美感觉。
中国人饮茶、品茶的历史,就是不断剔除外在欲念、影响,渐次回归世俗人生、日常生活和内心体验的历程,也是世俗人生、日常生活和内心体验的价值和重要性不断被发现、开掘、深化的历程。羽化升仙的虚妄追求、酸咸苦辣的味觉体验,逐渐被淡化、消解,代之以不可言宣的冲淡、清和、隽永的审美和精神体验。茶的沉静、朴素、平淡,则呈现出中国人“静”另的一面,那就是不事雕琢、洗去铅华、返璞归真的生活理想。
插瓶花、赏瓶花和烹茶、品茶的艺术,被称为“花道”和“茶艺”。花道和茶艺是表、是实践,而这实践内在的初衷和底蕴,则是传统中国人对日常生活境界的追求。
文章内容摘自《无边风月 中国古典生活美学》 刘悦笛 赵强 著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艺茶道 茶的历史 茶文化 普洱茶 中国茶 普洱 茶树 功效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中国茶道茶艺的四大特点
中国茶道茶艺的四大特点
茶艺环境追求的最高境界
茶艺环境追求的最高境界
2016年8月9日上午9点30分“华
2016年8月9日上午9点30分“华
茶艺插花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茶艺插花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品味茶艺茶道
品味茶艺茶道
武夷工夫茶艺有二十七道
武夷工夫茶艺有二十七道
云南彝族的火塘茶艺
云南彝族的火塘茶艺
如何理解茶艺
如何理解茶艺
茶艺茶道文化
茶艺茶道文化
学习茶艺传承国粹
学习茶艺传承国粹
和茶艺师谈恋爱是什么感觉
和茶艺师谈恋爱是什么感觉
一封来自茶艺师的情书
一封来自茶艺师的情书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