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艺文化 >

茶道:古代品茶“十三宜”

时间:2023-11-04 15:09来源:品茶悟道 作者:品茶悟道浏览:
十三宜 一无事,就是没有俗事缠身。古人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其实一年四季都有其独特美,不同的是人们未必常有雅兴,原因是俗务缠身,根本没有品茶的工夫,何况是品茶的心情呢?身为凡夫俗于只可待到无事之时,自由自在
普洱茶
十三宜
“一无事”,就是没有俗事缠身。古人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其实一年四季都有其独特美,不同的是人们未必常有雅兴,原因是俗务缠身,根本没有品茶的工夫,何况是品茶的心情呢?身为凡夫俗于只可待到无事之时,自由自在,悠然自得地品味一番的韵味。
“二佳客”,就是要有趣味高尚,懂得欣赏茶之“三昧”的茶客。茶是一种艺术,需要有知音,否则就如同对牛弹琴,虽有“高山流水”之雅意,而无伯牙子期之相知;虽有无上妙品之佳茗,却只能暴殄天物于“牛嚼牡丹”之俗客。
“三幽坐”,就是要有幽雅的品饮环境,令人处于一种心平气静、无忧无虑的心境之中。环境常能感染人,处下热闹喧嚣的街市,人们不免往钱财名利上想。而处于芝兰之室,人们往往向恬淡娴雅处想,心由境造,境由人造,选择一个幽静的环境对于品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四吟诗”,就是以诗助茶兴,以茶启诗兴。诗歌是人类思想情感的流淌,古人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五挥翰”,就是挥毫泼墨,将千思万绪付之于书画丹青。有时候,诗歌仍不能尽兴,就需要以另一种艺术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古人说的“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六徜徉”,就是跟着感觉走,闲庭信步,而完全不用意识去主宰。
 
“七睡起”,就是酣睡初醒,饮一杯微苦回甘的香茶,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八宿酲”, “醒”就是酒醉未醒的意思,这就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识——喝茶解酒,茶与洒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甚至是对立的文化,酒性发散,浓烈,而茶性收敛、淡泊,因此破酒者必茶也。
“九清供”,就是以清鲜果品来佐茶,酒属荤,佐酒者必是肉类,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是壮士的豪迈。茶属素,佐酒者必素食,黄卷青灯,苦茶素斋是僧道隐士的淡泊。
“十精舍”,就是雅静的茶室,不一定要多么高档华丽,氛围应以淡雅、宁静为主,宁可竹林茅屋也不要富丽堂皇,唯其如此才能体现茶的韵味。
“十一会心”,茶中三昧是非耍人们用全部心神去品味才能得到。一人独坐,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妙不可言,_二人对饮,于我心有戚戚焉而不必说破。
“十二赏鉴”,仔细品味,慢慢把玩,茶之“色”、“香”、“睬”、“韵”沁人心脾,妙不可言。
“十三文僮”,就是文静伶俐的茶僮,宛如一条清澈活泼的小溪在幽静的山谷流淌。试想,如果没有眉清目秀、聪明伶俐的侍茶童,那么整个氛围虽清幽,不免失之枯燥。 冯可宾
“十三宜“是明代冯可宾提出的。冯可宾,字正卿,山东益都(今青州)人,天启壬成(1622年)进士,官湖州司班,进入清代后隐居不仕。冯可宾曾经编刊《广百川学海》丛书,(芥茶笺)是其中之一,冯可宾曾于明末在湖州任官,而芥茶又产于湖州,所以《芥茶笺》可能撰于明末。这本书约有千字,分成序齐名、论采茶、论蒸茶、论焙茶、论藏茶,辩真赝、论烹点、品泉水、论茶具、茶宜、禁忌等十一则。<昭代丛书>本附录了关于茶和冯可宾的资料五则,其中有杨复吉乙亥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普洱茶 喝茶 普洱 茶具 品茶 藏茶 茶性 回甘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泡茶有讲究 品茶有格调
泡茶有讲究 品茶有格调
品茶需要宁静 宁静能够养生
品茶需要宁静 宁静能够养生
细品茶的清苦 漫想久远的往事
细品茶的清苦 漫想久远的往事
品茶折射出不同的人生态度
品茶折射出不同的人生态度
由深圳侨报主办的“品茶文化之
由深圳侨报主办的“品茶文化之
品茶和泡茶的基本知识
品茶和泡茶的基本知识
原料毛茶和成品茶差别
原料毛茶和成品茶差别
秋是一个品茶的季节
秋是一个品茶的季节
国庆长假品茶攻略
国庆长假品茶攻略
一边品茶一边读诗
一边品茶一边读诗
『大马仓』老茶品鉴会西安专场
『大马仓』老茶品鉴会西安专场
喝茶 品茶 情与境
喝茶 品茶 情与境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