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友会 > 云南茶山旅游 >

三个藏族老司机的茶马古道故事

时间:2023-07-12 09:30来源: 茶语网 作者:茶小仙浏览:
茶马古道是一条什么性质的道路?这或许是个已经引起了千百次争论的问题。商贸通道?民族关系维护通道?文化传播之道? 虽然每个人对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答案,但不可否认的是,茶马古道原本就是一条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马帮每次踏上征程,就是一次生与死的体验之旅。 恶
普洱茶
茶马古道是一条什么性质的道路?这或许是个已经引起了千百次争论的问题。商贸通道?民族关系维护通道?文化传播之道?
虽然每个人对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答案,但不可否认的是,马古道原本就是一条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马帮每次踏上征程,就是一次生与死的体验之旅。
恶劣的天气、险峻的路况、缺氧的生存条件,这其中任何一个不可控因素都随时能掀起一次对马帮的生死考验。
千年前是如此,千年后或有改善,但并不会有天差地别的改变。比如,我们“藏地观茶”溯源文化之旅车队今天要面对的挑战——怒江七十二道拐。
七十二道拐:平均每17秒就有一个弯道
七十二道拐,茶马古道滇藏线的必经之路,位于西藏昌都地区的八宿县境内。从海拔4100米的邦达镇,攀升至海拔4651米的业拉山口,再盘旋下降到海拔3100米的最低点,这其中就必须经过这条大名鼎鼎的七十二道拐。
 
当年马帮穿越七十二道拐的艰辛,应该已经不需要我们来赘述。即使是现在驾驶汽车的情况下,如果按照从业拉山口经七十二道拐到底部需要20多分钟车程来算的话,平均17秒就要经过一处弯道。
弯多路窄、坡陡碎石、阴晴不定、来车凶猛……不是在滇藏线上驰骋纵横的老司机,还真不一定能够保证在七十二道拐的行车安全。所以,我们在从香格里拉出发之时,就邀请了三位驾驶技术过硬的老司机为我们保驾护航。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三位老司机与茶马古道,与七十二道拐的故事。
拉茸法师:松赞林寺的首席诵经法师
对于当时年仅26岁的拉茸法师来说,这无疑是一条充满艰险同时又充满虔诚的天路。当年与其他48位“乘客”一同挤在货车车厢中,从香格里拉到拉萨日夜不停连站3天的朝圣之旅,是他永生不能忘怀的。
 
十年后的今天,拉茸法师第二次行走在这条昔日茶马古道,同时也是他探寻信仰之路。虔诚依然,48人同挤货车车厢的艰苦变成手握长安CX70方向盘的坦然。作为“藏地观茶”溯源文化之旅车队邀请的12号车主力司机,这一次,他同样不会忘怀。
拉茸法师从10岁起,便怀揣对宗教的崇敬而出家至松赞林寺。经历26年的磨炼,拉茸法师佛法心得不断精进,同时他也是如今松赞林寺诵经法师中的首席。
不仅诵经了得,他还十分健谈,在这一路上,他吐露了自己对于佛、茶、路共通的想法。
对于藏民来说,酥油茶便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更不用说每天诵经前必喝的僧侣们了。用拉茸法师的话来说,喝茶,对于他们僧侣来说,是一种对自然、对神明的敬畏。茶必然就是一种恩赐。
 
多年以来,这样的恩赐藉由这条茶马古道送到他们以及更远的僧侣们手中,因此包括拉茸法师在内的僧侣们来说,这条通过滇南的进藏之路不仅是去到拉萨的神圣之路,还是一条感恩之路。
对于每一位藏区的僧侣来说,下关茶都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当年的边销茶基本都是由下关茶砖铺就的,这样的生普茶砖,牢牢地占据着藏区用茶最高地位。
 
然而我们从拉茸法师身上,渐渐看到了他们对于茶更深的认知与更多层的追求。对于拉茸法师来说,近十年内,普通的生普茶砖已经不是他最期盼喝到的茶了,他最爱喝的,是十年前偶然间喝到的下关熟普
拉茸法师聊到那一次对熟普“一见倾心”的故事,依旧会笑起来,带着满足的神情。他记得是在一位老法师家诵经时,见到了老法师端出的那红红亮亮的茶汤,喝下去后,无论口感还是肠胃,都无比舒畅。
从此,他便“迷恋”上了下关沱茶的熟普。作为一位法师,他有着喝不完的下关茶砖,却依然会自己掏钱每年购买4~5饼下关熟普。为此,他甚至还添置了一整套的泡茶器具,除了酥油茶,盖碗冲泡的熟普成为了他最爱的选择。
 
从拉茸法师身上,我们看到了藏区僧侣,乃至藏区同胞们,对于茶的要求与认知进入了一个更高的范畴。他们乐于尝试并接受新的茶叶,同时对品牌的选择上也有了自我的认知,譬如下关沱茶,是拉茸法师选择的唯一。这些都是信息与交通纽带高速发展的可喜改变,唯一不变的,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对茶,对自然,对信仰的敬畏之心。
 
定主培楚:从小喝下关茶长大的“五八”
担当茶语网编辑乘坐这辆长安欧尚的司机叫定主培楚,今年33岁,香格里拉洛溪村人,但我们都亲切地叫他五八。
刚开始和他相处时,因为他有一张扑克脸,再加上语言问题沟通也不算特别顺畅,让人觉得车里更加缺氧。几天过去后,和他深入交谈才得知了他的温柔与善良。
 
在五八两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由母亲独自养活他们兄弟三人,日子艰辛到,母亲不得不把弟弟七林送去孤儿院。
“那时候我不懂为什么弟弟忽然就不在家了。只记得每次妈妈给我们打酥油茶的时候,我都会把弟弟的碗摆在桌上。”
说到喝酥油茶,就不能不提五八和下关茶的缘分。五八边开车边跟我们回忆道:“我们藏区这边都是喝你们这次拉的这个下关茶嘛。味道浓,但是打成酥油茶很好喝。我从小就喝,到现在都还喝。”
 
说完,他还向车的后备厢指了指:“你看嘛,我车后面都还带着打酥油茶的工具,我每天都可以打酥油茶来喝!”
多年以后,七林回到了家里,他们一家人又重新聚在一起,喝上一杯用下关砖茶打成的其乐融融的酥油茶,享受一份浓得化不开的亲情。
七林杜几:在下关长大的长安汽车维修站长
在今天的行程中突发了一次充满爱心的小插曲,主角的名字叫七林杜几。一位来自香格里拉的长安汽车维修站站长,也是我们车队13号车的主力司机,五八的亲弟弟。
就在我们今天紧张的行程中,七林为了救一只被捕猎器夹住前腿的小黑狗,不幸被黑狗咬伤,腿部和手臂都被咬得很深。一路上,五八一直打电话追问情况,刚到目的地五八就丢下车钥匙跑去见七林,再把他送去疾控中心。
 
尽管被狗咬伤,但善良淳朴的七林仍然坚持要救出小狗。直到被团队带到疾控中心去注射狂犬疫苗,他都还在念叨着那条小狗。
说起这次参加“藏地观茶”溯源文化之旅活动,就不能不提七林和茶马古道的缘分。
七林杜几就是五八的亲弟弟,比他小两岁,11岁时就被贫寒的家里无奈地送去了孤儿院。幸运的是,孤儿院的院长不仅待他视如己出,送他去下关求学,还不时照顾七林的家人,所以七林把他当作亲爷爷看待。
 
而七林的爷爷,在年轻时候,正是当年行走在茶马古道上的茶商,从云南通过茶马古道运茶到尼泊尔等地贩卖。
当这次“藏地观茶”溯源文化之旅开始召集司机的时候,七林就迫不及待地报了名。
当我们和七林的聊天还没结束的时候,对讲机就传出了我们车队已经抵达七十二道拐的讯息。
用23分钟,体验传说中的七十二道拐
经过7个小时的路程,我们的车队终于抵达了七十二道拐。我们的相机才刚从包中拿出,暖湿气流与冷空气的正面遭遇,为我们体验当年马帮穿越七十二道拐的情景还原了一场不合时宜、而又高度还原的“及时雨”。
 
因为距离目的地八宿县还有近两个小时的车程,而天色已晚,车队稍作休整,就开始冒雨前行。坡陡路滑,发卡弯遍布,偶然间的后车粗暴超车都给我们的七十二道拐穿越带来了多种危险因素的可能。
在这一段路程的行进中,我们充分体会到了长安CX70前置后驱布局的出力特性和坡道辅助系统的实用性。
最直白的解释,就是坡道辅助系统为我们的司机预留了在坡道上能停留2秒的时间,使得司机在坡道起步时抑制了溜车的危险,而前置后驱的设置则带给长安CX70更小的转弯半径,也就是说能更从容地通过发卡弯的考验,保证了此次行程的安全。
 
23分钟,我们从山顶行至山下,在拉茸法师、五八和七林的护航之下,整个车队有条不紊且安全舒适地体验了七十二道拐的艰险,看着后备厢稳妥如常的下关茶,我们都很欣慰,对于茶马古道后半段的继续体验也有了更多的信心。
23点16分,我们抵达八宿县,明天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奇遇,我其实和你们一样期待。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马古道 下关沱茶 边销茶 酥油茶 普洱茶 喝茶 普洱 茶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普洱茶马古道路线
普洱茶马古道路线
明清时期辐射出五条“茶马古道
明清时期辐射出五条“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由来
茶马古道由来
“茶马古道”的7条主干线
“茶马古道”的7条主干线
茶马古道千年历史变迁
茶马古道千年历史变迁
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价值
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价值
茶马古道的发现记
茶马古道的发现记
茶马古道的积淀
茶马古道的积淀
茶马古道与茶文化
茶马古道与茶文化
茶马古道上邂逅“茶树始祖”
茶马古道上邂逅“茶树始祖”
茶马古道沿线所经的民族
茶马古道沿线所经的民族
蒙顶山、茶马古道可联合申遗
蒙顶山、茶马古道可联合申遗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