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普洱茶仓储物质变化的了解,再来选购有品质的普洱茶就有了对应的客观依据。普洱茶是千人千味,判断标准需要知识储备和时间的沉淀,无论是哪年陈的都众说纷纭,清音认为,无论多复杂的难题,对于入口的东西,得有一个最基本的客观判断标准,先从最基本的条件入手,就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从入门逐渐深入。 
	  (一)清
	  闻其味:味道要清,不能有霉味
	  不论普洱茶品的生熟、新旧、好坏、形状、价钱,都要先闻茶,在陈化数十年之久后,一定会有陈年老味,但不应该有霉味
	  (二)纯
	  辨其色:茶色如栆,要纯,不能黑如漆当普洱茶品在正常环境下存放,即便存放30年或50年,甚至100年,茶(茶汤)的颜色都不会变黑或产生怪异味道
	  (三)正
	  (四)气
	  品其汤:回味温和,不可味杂陈茶容易吸收异味,茶气也就代表着茶本身经长久累月陈放之环境空间与时间所表现的好坏真伪。
	  在选购一款普洱茶时,最基本的品质按照清、纯、正、气来作为参考,更多层级的品鉴需要茶友们在不断品普洱过程中慢慢的提升,只能通过时间和经验的累积,毕竟心急品不了好茶。
	  要想买到合适的茶叶,除了要做到“望闻问沏”之外,还要注意一些买茶误区。
	  如何挑选茶叶
	  望
	  望,就是望其形:茶的外形,是否均匀一致,颜色的光泽度如何。
	  看各种茶叶是否外形均匀一致,色泽油润,含碎茶和枝梗等杂质多少来评定其品质的优次。
	  如绿茶以绿润显毫(白茸毛)为好,色黄甚至死红、枯暗的为差,茶汤明亮为好。
	  如果茶叶的视觉效果都不好,那么要听从自己的心声,不要听信商家的忽悠,应该马上放弃。
	  一般来说,茶叶只有通过了这第一关,才有进一步考察的基础。
	  闻
	  闻,就是闻其香:好茶的香气应该是醇正而不含有异杂味。
	  闻茶叶的气味,也可以辨别茶叶的品质。闻茶叶的香气有干闻、湿闻两种。
	  干闻时,好的茶叶均应无青草气、异杂气味。开泡后湿闻茶汤时,好茶香气鲜灵、浓厚、无异味。
	  如果茶叶里含有高扬的香气,甚至有一种烤焦的味道,这时就需要仔细分辨一下了,一般来说这种茶往往多少有点问题。
	  有的茶商会拿一些陈茶来再次烘焙,提高香气,从而达到以陈充新、赚取利润的目的。
	  问
	  问,就是问其来路:询问品种及产地,大概推断茶叶的品质。
	  选购茶叶,还应看其正宗产地及对应品种。
	  可以能事先找些相关资料,对基本问题有所了解,用自己心里有底的问题咨询卖家,那就好办多了,上当的机会也会少很多。
	  沏
	  沏,就是要冲泡品尝:归根结底茶是要喝的,自然少不了冲泡品尝。
	  有很多茶友发现,在商家喝的茶买回去自己泡就不是这个味了,从而怀疑商家做了手脚。
	  事实上,从根本上消除这种疑虑的方法,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我们需要做的是,自己动手,现场沏茶。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若冲泡这种茶的方法有误。
	  懂茶的商家也会指导我们正确的泡法,我们可以由此发现更多的冲泡技巧和窍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途径。
	  只有自己亲手泡出来的茶,才是我们需要了解的该茶的真实口味。在品滋味的同时还要观察茶汤。
	  茶汤一般以浓醇鲜爽、回味带甜为上品,淡薄粗涩为下品。
	  乌龙茶的叶底一般是七分绿、三分红边。
	  买茶的禁忌
	  忌买“名茶”
	  茶友们应该保持清醒,仔细甄别。
	  忌买“等级”
	  人们常在茶叶包装上看到“极品、神品、大金奖、特级”等字眼,却不知道若是真的“物美”,就不会如此“价廉”了。
	  关于茶的等级,国家有明确划定,茶友们可以事先查询,谨防被忽悠。
	  忌买“包装”
	  市面上不乏瓷瓶、锡罐、红木盒等包装的茶叶,人们往往也爱购买“高大上”包装的茶叶。
	  但茶叶品质并不是靠外包装来显现的,一些黑心商家将劣质茶叶装入精美包装之中,以次充好,可谓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不要迷信精致的外壳,“内容”最重要。
	  想要买到好茶,偶尔“交点学费”也是正常情况,只有不断摸索,多多学习茶知识,才能买到适合自己的,称心如意的好茶。
 
                        (责任编辑:茶小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