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生产 > 普洱茶制作 >

中国制茶技术发展简略史(上)

时间:2021-06-18 10:03来源:茶艺师网 作者:佚名浏览:
中国制茶技术发展简略史(上)
中国制历史悠久,自发现野生茶树,从生煮羹饮,到饼茶散茶,从绿茶多茶类,从手工操纵到机械化制茶,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变革。各种茶类的品质特征形成,除了茶树品种和鲜叶原料的影响外,加工前提和制造方法是重要的决定因素。本文就制茶历史做简朴先容。
 
(一)从生煮羹饮到晒干珍藏
 
茶之为用,*早从咀嚼茶树的鲜叶开始,发展到生煮羹饮。生煮者,类似现代的煮菜汤。如云南基诺族至今仍有吃“凉拌茶”习俗,鲜叶揉碎放碗中,加入少许黄果叶,大蒜,辣椒和盐等作配料,再加入泉水拌匀;茶作羹饮,有《晋书》记“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甚至到了唐代,仍有吃茗粥的习惯。
 
三国时,魏朝已泛起了茶叶的简朴加工,采来的叶子先做成饼,晒干或烘干,这是制茶工艺的萌芽。
  
(二)从蒸青造形到龙团凤饼
 
初步加工的饼茶仍有很浓的青草味,经反复实践,发明了蒸青制茶。即将茶的鲜叶蒸后碎制,饼茶穿孔,贯穿烘干,去其青气。但仍苦涩味,于是又通过洗涤鲜叶,蒸青压榨,去汁制饼,使茶叶苦涩味大大降低。
 
自唐至宋,贡茶兴起,成立了贡茶院,即制茶厂,组织官员研究制茶技术,从而促使茶叶出产不断改革。
 
唐代蒸青作饼已经逐渐完善,陆羽《茶经.之造》记述:“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即此时完整的蒸青茶饼制作工序为:蒸茶、解块、捣茶、装模、拍压、出模、列茶晾干、穿孔、烘焙、成穿、封茶。
 
宋代,制茶技术发展很快。新品不断涌现。北宋年间,做成团片状的龙凤团茶盛行。宋代《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述“宋太平兴国初,特置龙凤模,遣使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龙凤茶盖始于此”。
 
龙凤团茶的制造工艺,据宋代赵汝励《北苑别录》记述,有六道工序: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烘茶。茶芽采回后,先浸泡水中,挑选匀整芽叶进行蒸青,蒸后冷水清洗,然后小榨去水,大榨去茶汁,去汁后置瓦盆内兑水研细,再入龙凤模压饼、烘干。
 
龙凤团茶的工序中,冷水快冲可保持绿色,进步了茶叶质量,而水浸和榨汁的做法,因为夺走真味,使茶香极大损失,且整个制作过程耗时费工,这些均促使了蒸青散茶的泛起。
  
(三)从团饼茶到散叶茶
 
在蒸青团茶的出产中,为了改善苦味难除、香味不正的缺点,逐渐采取蒸后不揉不压,直接烘干的做法,将蒸青团茶改造为蒸青散茶,保持茶的香味,同时还泛起了对散茶的鉴赏方法和品质要求。
 
这种改革泛起在宋代。《宋史.食货志》载:“茶有两类,曰片茶,曰散茶”,片茶即饼茶。元代王桢在《农书.卷十.百谷谱》中,对当时制蒸青散茶工序有具体记载“采讫,一甑微蒸,生熟得所。蒸已,用筐箔薄摊,乘湿揉之,入焙,匀布火,烘令干,勿使焦”。
 
由宋至元,饼茶、龙凤团茶和散茶同时并存,到了明代,因为明太祖朱元璋于1391年下诏,废龙团兴散茶。使得蒸青散茶大为盛行。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制作过程 野生茶 多茶类 茶树 工艺 原料 茶叶 生茶 茶经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茶叶的10大另类用途
茶叶的10大另类用途
茶叶与6种食物相克
茶叶与6种食物相克
初春皮肤痒就喝普洱茶
初春皮肤痒就喝普洱茶
天宇茶叶邀请您免费来“尝鲜”
天宇茶叶邀请您免费来“尝鲜”
汝城县旱塘茶叶合作社获评国家
汝城县旱塘茶叶合作社获评国家
以茶为魂的旅游意境
以茶为魂的旅游意境
“书呆子”让普洱茶插上电商翅
“书呆子”让普洱茶插上电商翅
新茶售价低于去年
新茶售价低于去年
贵阳南明区将举办茶文化节
贵阳南明区将举办茶文化节
“服装大亨”返乡耕山传播客茶
“服装大亨”返乡耕山传播客茶
茶叶产业已成为该镇农民增收致
茶叶产业已成为该镇农民增收致
台南市府开会不再备茶
台南市府开会不再备茶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