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知识 > PUER10000问 >

你能分清焚香、熏香、闷香、煎香吗?

时间:2019-02-21 15:38来源:网络 作者:玲儿浏览:
你能分清焚香、熏香、闷香、煎香吗? 香道,是汉族的一种传统艺术,人们通过对名贵香料的鉴赏与感悟,来到达颐养身心、净化心灵的目的。宋元时期,香道和茶道、花道、挂画并称为中国人的四雅。 一炷香、两瓯茶,朋友聚会时闻香、品茗、弹琴、作画,焚香助兴,实乃中国味

   你能分清焚香、熏香、闷香、煎香吗?
   香道,是汉族的一种传统艺术,人们通过对名贵香料的鉴赏与感悟,来到达颐养身心、净化心灵的目的。宋元时期,香道和茶道、花道、挂画并称为中国人的“四雅”。
   一炷香、两瓯,朋友聚会时闻香、品茗、弹琴、作画,焚香助兴,实乃“中国味儿”的雅事。
   一、焚香
   把香品直接以火焚烧,使香气随着燃出的烟同时挥发出来。
   焚香以线香、盘香、塔香为主要香品,这种方法优点在于香品香气能最大限度地挥发。不足是点燃明火,二氧化碳也随之产生。而且制香也罢、原品香材也罢,在点燃之际都难免木质“燎气”混于香气之中,易产生燥热,少了香气中的最佳气息——清凉。焚香法宜室外或大厅,尤以中秋赏月、听琴时焚香为妙。
   从宋代以后少有以沉香等上佳香品直接焚烧的了。如果以香粉直接焚烧,则多以“篆香”——把香末印于模子中,或寿字、或福字、或图案……点燃一端,顺模痕而燃,此时应有一“篆香炉”。
   二、熏香
   熏香是把上好的沉香及优良的制香,置于香炉里蒙上香灰已点燃的香炭之上,以香炭火烘烤,使香气蒸熏出来而不燃以明火。
   方法是先在香炉的香灰中开一深穴,点燃香炭,并置其中,慢慢蒙上香灰直至如小丘堆起,再用香签在香灰丘上打一小孔称为“火孔”,直通火炭。然后在火孔上面放一片云母薄片,将沉香片或香末置于云母片上。香灰中的“火球”——燃炭的热量,熏蒸云母片上的沉香,香气大出,沉香成炭而未燃。
   这种方法能使香品的香气散出而不伴随二氧化碳,对人体无害而香气纯粹,是品香的最善法之一。
   熏香法尤宜客厅、卧室、熏衣柜用之。室内熏香不但可以增加生活情趣,而且有利健康,能祛邪气、避蚊蝇、预防疾病。
   三、闷香
   闷香与熏香一样,也是自古以来品香的主要方法。其法介乎焚香、熏香之间。
   方法为:把香炉中的香灰打出一较深的穴洞,放入香末点燃,接着将香末蒙于已燃香末上,待将燃再蒙一层香末,第二层香末将燃再蒙一层香末,如此可蒙四到五次,见有微烟自香末上冒出,即以香炉周围之香灰慢慢地一层一层地蒙上香灰,有温气上升的同时有香气溢出,此炉香即“闷”好,盖上炉顶(即有盖香炉之盖,香炉无盖者亦可)。
   香气通过香灰大量溢出而无烟或有少许轻烟,此时炉中之香料底层已燃烧,由于层层香末及香灰蒙于其上,所以燃烧缓慢,这种方法以不出烟或少出烟为佳。
   古代雅士用香多采用这种“闷香法”操作,现存唐宋明清的香炉,有一种球状铜炉,无论如何转动或倾斜炉体,炉中的香末及香灰都不会散出。此种香炉优良者可投于被衾之中,或吊于衣柜之中。现代玩家往往以闷香手法之高低论优劣,日本香道尤善此法。
   四、煎香
   煎香一词,在古代与熏香同出而且同义,因香品置于云母片上,下以炭火烘炙,所以熏香又称煎香。
   稍有不同者,熏香是从效果上着眼,煎香是从手段上着眼。中国古代在闷香的同时,往往置一钵热水,下置油灯使香气、水汽同时发生,使用这种方法专为熏蒸衣服,亦称为“煎香”。
   现代科技发达,电器使用广泛,电炉亦应用于品香活动,有一种电品香炉,是以电热炙烤一个小瓷炉,炉内平置一个小盘,将沉香片、制香片(香饼、香丸)、沉香粉、制香粉置于小盘中,以不同档的温度炙烤——煎取香品的香气,而不直接点燃香品。这种方法则是名副其实的煎香了。
   香道,是汉族的一种传统艺术,人们通过对名贵香料的鉴赏与感悟,来到达颐养身心、净化心灵的目的。宋元时期,香道和茶道、花道、挂画并称为中国人的“四雅”。
   一炷香、两瓯茶,朋友聚会时闻香、品茗、弹琴、作画,焚香助兴,实乃“中国味儿”的雅事。
 

(责任编辑:润生)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道 品茗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