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研究 > 普洱茶口感研究 >

什么是好茶--终于有人给出了答案

时间:2023-11-25 14:12来源:英德姐妹茶庄 作者:懂茶妹浏览:
茶,中国人几乎每天都要喝茶,因为茶既保健又养生养心。爱茶之人常说,人生得一知己难,得一好茶也难。 茶友们总问,好茶的标准是什么?究竟什么样的茶才算好茶?其实,茶的世界是多元的,每个人喜欢的可能都不一样。一杯茶,怎样才叫好,每个人的定义有差别。然而,一
普洱茶
,中国人几乎每天都要喝茶,因为茶既保健又养生养心。爱茶之人常说,人生得一知己难,得一好茶也难。
茶友们总问,好茶的标准是什么?究竟什么样的茶才算好茶?其实,茶的世界是多元的,每个人喜欢的可能都不一样。一杯茶,怎样才叫好,每个人的定义有差别。然而,一杯茶好不好,是会通过身体告诉你的。
 
两颊生津
品茶时,两颊会分泌出津液。 茶叶内含有茶单宁和某些其他成分,能刺激口腔内壁紧束收敛,形成涩感以及生津。
但并非凡是涩感都会生津,部分较劣等的茶品,虽然茶汤很涩,却不会生津,始终觉得口腔内部卷缩起来,两颊肌肉有如痉挛般难受。这种涩而不生津,称之为“涩而不开”。
舌面生津
这种要比两颊生津高上一筹,除了生津解渴、舒畅的生理感受之外,由两颊生津的野性霸气、急促粗糙,转入到舌面生津那种温驯娇柔、缓和细致。
舌底鸣泉
品饮到极品好茶,其茶汤经过口腔接触到舌头底部,舌头底面会缓缓生津,不断有涌出细小泡泡的感觉。
 
茶的回甘,亦即“甜味”。茶味苦了,人们总是不喜欢,而甜味太浓又不利健康,一丝淡淡的甜味给我们带来愉悦的体验。
譬如早春茶,甄选早春嫩芽,经过严苛的制茶工序精心制作,茶中的苦和涩得以慢慢减弱,而糖份仍然留在茶叶中。经冲泡后,有机酸、黄酮、糖类慢慢释放于茶汤里而透出一丝似有似无的甜味。这种甜味不会以刺激味觉的形式出现,只会慢慢的从舌根反馈回来,故而品茶者常称之为“回甘”。
这种“苦尽甘来”也更多的与好茶品质联系在一起,回甘的强度与持久性也经常作为评判好茶的指标。
 
简单来说就是喝茶之后,茶汤给喉咙带来的感觉。例如得以滋润,解除紧箍的干涸感。对于较资深的老茶客来说,喉韵是他们品评茶叶优劣的重要条件。
茶的喉韵可分为甘、润、燥三方面。带有强喉韵的茶,绝大多数属于满口回甘的茶。也就是说,茶汤只有在满足了口腔内的味觉刺激之后,才能够深入到喉部甚至产生食道和胃部发热的感觉。
如果茶没有喉韵,咽下茶汤后,所有感觉完全在口腔内就结束了。所以有时我们能听到一些老茶客喝到好茶后,会指指喉咙部分说“感觉茶汤下到这里了”。
 
茶气
茶气科学地说是体感,当我们饮茶时,茶并不单纯只有“寒、凉、温、热”等自然反应,而是一种文化现象,裹带着人气,饱满丰润、凌厉跌宕,甚至上升为哲学、艺术、宗教等文化感情。茶越好,带给人的体感(茶气)越强烈。
 
茶气文化
“茶气”是让人实现心灵瞬间的"逍遥游"的载体,饮茶者借助茶气,将情感的宣泄依附在茶体、茶香和茶韵上,乘物远行、心游万仞,与天地精神独往来。正因为这种现象和儒、道、佛家的心游、禅定感受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就使得茶气在品茶时变得奇妙与高雅。
 
茶气境界
品味“茶气”也是寻找一种生活境界,寄寓一种生活理想。一旦有了感悟,那么即使无茶,心中的“茶气”也能够持久回荡,就象古诗所吟唱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喝到一杯好茶是难得的,若遇上了不妨细细地品。尤其过年,人的心闲下来了,生活也慢下来了,等到天气放晴的日子,手捧一杯好茶,在阳光下偷得半日浮生,岂不美哉!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早春茶 普洱茶 喝茶 普洱 好茶 茶叶 饮茶 春茶 冲泡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临沧双江勐库出好茶
临沧双江勐库出好茶
好水、好茶、好壶
好水、好茶、好壶
好茶回味
好茶回味
真正的好茶如知音
真正的好茶如知音
一壶好茶一壶月
一壶好茶一壶月
一杯好茶,饱含人间欢乐与辛酸
一杯好茶,饱含人间欢乐与辛酸
品好茶享清福
品好茶享清福
首届中国好茶叶文化艺术博览会
首届中国好茶叶文化艺术博览会
好茶是能喝的香水
好茶是能喝的香水
闲来无事,细品好茶
闲来无事,细品好茶
为何说高山云雾出好茶?
为何说高山云雾出好茶?
好茶出高山的五个原因
好茶出高山的五个原因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