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茶之另类普洱茶——“可以喝的古董”

时间:2016-08-09 16:56来源:说茶网 作者:刘 素浏览:
喝酒以老酒为上,讲究陈年的滋味。这样的味感之旅源于厚沉稳香力藏岁的陈年保存,那是一种时间上的实际味觉体验。普洱自然也是如此。而中国的国饮绿茶却以品鲜为第一首要,从上古历史中的林中文人雅士至市井平民,古往今来的绿茶执着于头春以及头鲜。口舌上的追求与心境统一,一直是我们这个东方古国的传承。所以,绿茶为国之首品。普
普洱茶
喝酒以老酒为上,讲究陈年的滋味。这样的味感之旅源于“厚沉稳香力藏岁”的陈年保存,那是一种时间上的实际味觉体验。普洱自然也是如此。而中国的“国饮绿茶”却以品鲜为第一首要,从上古历史中的林中文人雅士至市井平民,古往今来的绿执着于头春以及头鲜。口舌上的追求与心境统一,一直是我们这个东方古国的传承。所以,绿为国之首品。普洱却反之,味觉上更有着渊深高妙的追求,弃新品老。
 
普洱茶为茶之另类,俗称“可以喝的古董”。而普洱生茶也是属“绿茶”类,称“低温晒青绿茶”更为合适。没有高温提香的工艺,使它经得住时间的考量与催变。藏茶便成为一种雅兴的追求,选择一款让自己欣然的普洱茶收藏起来。并与之皆老,一起沉静在岁月的苍桑离尘中。“滋味泊沉而悠远”是普洱茶独到味触感受,仿佛一种味道上的哲学。解释着今生的孤独与陪伴,人生是一场独苦的旅行。孤单影落将伴随着每个一人的生命,人终究是要孤独的。仿佛,一碗老沉之叶的甘露能体慰自在的心灵。“老叶之韵润心间,繁华落尽末有时。”
 
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核心为“意境之美”,中国的书法艺术,其意境之美可以笑看其他一切艺术形式。其中所表现的意境流淌在纸上,无不是一种心灵上的联系与感之。中国人祟拜于自然,寄情于山水淡忘人生的苦涩与庸碌。藏源于这样玄妙的心理境界,那是一种释怀于自然间的审美。陶醉并贯通于幻然的悠情表现,多情而倾恋山河之美,“那是一份对问日月的浩渺情怀与感伤”。这些暗存和幽闭的浪漫情愫,在唐诗宋词、以及古老的琴音里。处处体会着寄情于山水之间的人文气息。面对这些个幽情,相对应而饮的便是清心无为的一杯清凉,“茶”最能代表自然界的饮料,味觉上的体会使国人更倾于茶之本味。仿佛在茶的本味中能体感到自然的几丝滋情,渴望自然的滋润。普洱不同于绿茶之处是“老沉滋味”。普洱生茶实为另类的绿茶,需时间上的缓慢陈化,缓慢渐出甘沉滋味。那是一种活在年轮里的暗藏幽香,沉韵之味言语实难描述的准。那是一种言不能表的“意境之美”,每每刻刻体验无常与变化的一种味道。它与鲜美对立,感知岁月的力量与稳重。“风清月下老,雨后论秋香。
 
茶叶本身是简单的自然之物,在人为加工之后成为饮品。普洱茶的最大特点为变化之味,喜于时间的洗礼。漫步于年轮岁月中去沉韵自然的滋味,在中国人独有的精神支配下,由单纯的茶品上升到多元而奇妙的品味之旅。思维的温雅心性与及“物尽美至的口味追求”,叶子的故事变成了传奇。更或者,它已成为现代商海中利益博弈的收获用具。无论如何,国人在味觉上的追求似乎永无止境,以达到极端上的评审,继而体现“大味而独尊”的自然之美,那是一种国人雅客独有的情杯与浪漫。陶醉于岁月的催化与故变,一芽一叶妙成自然之韵。“苦泉尽涌甘露水,回首苍桑不品茗。岁月饶叶不饶人,杯邀日月渡君沉。”
 
(责任编辑:品茗在心)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普洱茶收藏 普洱生茶 普洱茶 普洱 工艺 收藏 茶叶 生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以茶的形态变迁来俯瞰普洱茶
以茶的形态变迁来俯瞰普洱茶
普洱茶为什么要用笋壳来包装
普洱茶为什么要用笋壳来包装
普洱茶居然有荷香、樟香、枣香
普洱茶居然有荷香、樟香、枣香
请问您要几分熟的普洱茶
请问您要几分熟的普洱茶
勐海——普洱茶圣地
勐海——普洱茶圣地
到了普洱茶山你能做什么
到了普洱茶山你能做什么
普洱茶树真的是越老越粗就越好
普洱茶树真的是越老越粗就越好
粗糙的普洱茶绵纸有何用处
粗糙的普洱茶绵纸有何用处
什么样的普洱茶值得陪伴左右慢
什么样的普洱茶值得陪伴左右慢
对于普洱茶来说生普和熟普的醒
对于普洱茶来说生普和熟普的醒
普洱茶中听说过“紫鹃”吗
普洱茶中听说过“紫鹃”吗
普洱茶里有马蹄梗是什么“梗”
普洱茶里有马蹄梗是什么“梗”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