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是通往诗化生活的重要媒介。现代工业文明带给我们的最大缺失,是使我们越来越远离大自然、远离绿色,远离诗意。现代都市把我们分隔在一个个钢筋水泥所建造的“笼子”里,割断了我们与山水田园的联系。“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如此诗情画意的生活,是我们的向往。
	在春城昆明的城市花园、近郊田园,邀朋约友,携器带具,走不远的路,就可以有“诗意安居”的体验。
	【黑龙潭古梅文茶】
	黑龙潭公园 | 探梅问枫,春华听雨
	黑龙潭位于昆明市北郊龙泉山五老峰脚下,云南农业大学旁。黑龙潭内有龙泉山,山脚下有两潭池水,一清一浊,相互连通但浊不变清,清不变浊,为一奇观。黑龙潭有“滇中第一古祠”之称。同时,它还以唐梅、宋柏、元杉、明茶四绝(栽种于唐朝,宋朝,元朝和明朝的古树)而闻名,更有梅树林数亩,冬季赏梅的市民络绎不绝。
	[云水间。 拾雅集] 访梅
	萧冷风枯寂,阴云遮暖离。
	娇花不怯寒,粉蕊绽春意。
	稍头香缕盈,粉萼妆冰肌。
	云英落苔径,茶烟隐疏枝。
	四序循不息,拾瓣藏韵诗。
	卸冗独访梅,行坐孤清里。
	。。。。。。。。。
	[境]黑龙潭公园梅园
	[水]天外天净水
	[器]弘益"万年连福"杯,建水紫陶壶
	[具]竹炉,铜铫
	[品]一人独品独访梅
	[韵]
	一韵:水热汤凉,身冷,无韵可味;
	二韵:身偎炉,水烟起。汤入口,韵满口;
	三韵:绵甘回起,柔润;
	四韵:身暖,寒去。汤韵全发;
	五六七八韵后:天冷凉,身热暖。
	【小贴士】
	1、黑龙潭公园是春城赏花好去处,春夏秋冬四时皆有花。冬月是赏枫、寻梅好地方。
	2、公园内有素斋可就餐。
	莲花池公园
	昆明莲花池又称“龙池”、“冷泉”,自古便是昆明胜境,明洪武时就跻身著名的“滇阳六景”。置身于莲花池公园,会感受到安阜新韵、五华聚秀、四面荷风、妆楼倒影、商山梦痕、 拱廊烟柳、龙池跃金、冷泉印月等“龙池八景”的文化情愫,“三山一水”这一古典园林堆山理水精髓得到充分体现。
	【小贴士】
	1、公园内有莲花池剧场,是观剧听乐的雅致厅堂,也是冬月与海鸥亲密接近的城中佳地。
	2、公园内有素斋可就餐。
	翠湖公园
	【竹林岛】
	昆明翠湖公园因八面水翠,四季竹翠,春夏柳翠,故称"翠湖"。
	元朝以前,滇池水位高,这里还属于城外的小湖湾,多稻田、菜园、莲池,故称"菜海子"。因东北面有九股泉,汇流成池,又名"九龙池"。到民国初年,改辟为园,园内遍植柳树,湖内多种荷花,始有"翠湖"美称。
	每年冬至时分,成千上万只红嘴鸥会从北方飞来在此越冬,投食喂鸟,与红嘴鸥互动,其乐融融。
	【小贴士】
	公园外环绕的四条街(翠湖东路、翠湖南路、翠湖西路、翠湖北路)上布满特色小店、咖啡馆和酒吧。你既可以环湖走走,度过一个悠闲的下午,也可以在夜幕降临时,融入到灯红酒绿的夜生活中。
	宝海公园
	[拾雅。集]闲拾落樱雪
	落花如岁月般的流水,落花如记忆里的流云。
	淡淡的来,淡淡的远,是宿命,也是美丽 。
	轻趟岁月的冷暖,笑语流年。
	风住尘香花已落,物尽生华锁梦幻。
	风起的日子,落樱缤纷,
	一份淡然、一份宁静,
	一份优雅、一份从容,
	一份质朴、那份潇洒。
	[云水间。拾雅集]端午怀古
	角黍包金角粽福,香蒲泛玉瑞逢五。
	绿影叠叠翠重重,客居滇南思乡土。
	池莲松风蕉荫图,寂然燕坐已忘暑。
	婉诗隽词不写意,淡文浅骚独怀古。
	。。。。。。。。。
	悠静清浅的时光里,
	携一身从容淡逸,
	书一阕婉诗隽词
	煮字为茶,以文疗饥。
	品摩诘一首诗,
	赏眼前一池碧,
	寂然,静默,
	暂抛冗务,
	让心且入禅寂。。。
	。。。。。。
	[境]宝海公园莲池焦荫处
	[时]端午,戌时
	[器]水平小紫砂
	[具]筠炉,提梁砂壶
	[茶]大益,龙团。
	【小贴士】
	宝海公园就在弘益大学堂隔邻,课余闲暇,可在公园内选一林树花间,品茶休息。
	呈贡万溪冲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遒遒花枝迎风摇曳,瓣瓣芳蕊傲立枝头,朵朵馨香吐露芬芳,片片洁白随风飘曳,花叶追逐着风情,在晴空飞舞,幽雅、静谧、纯粹。徜徉于花海之间,宛若置身于童话之中,可以忘掉城市的繁杂与纷扰。
	[云水间。拾雅]田园记事
	春城漫雨过后,凉爽秋意浓,想三月梨花漫山处已硕果磊,携炉再至呈贡万溪冲,于田园梨下,雨丝飘漫,听风闻乐,读静写文。。。。。
	携炉,树下燕坐,有故弄风雅之嫌。乐于自乐,怡于自怡,舒于自舒。常习之,与晨步走,山骑车,室球艺之乐无异也。
	。。。。。。。
	累累秋实硕,依依田园风。
	靓靓蔓夕颜,篱篱野花藤。
	飒飒叶翻涛,欣欣土鸡鸣。
	悦悦鸟笙歌,乐乐虫草聆。
	袅袅炊烟画,葱葱村屋景。
	陶陶瓜田里,惬惬梨下影。
	雨漫滤尘后,拋冗拾雅情。
	常羡此逸趣,何来碌碌盈。
	寻遇独处静,捡柴摘云烹。
	鸟倦知归林,梅鹤无期梦。
	。。。。。。。
	明高廉《夏时幽赏》:
	苏堤看新绿。东郊玩蚕山。
	三生石谈月。飞来洞避暑。
	压堤桥夜宿。湖心亭采莼。
	晴湖视水面流虹。山晚听轻雨断雨。
	乘露剖莲涤藕。空亭坐月鸣琴。
	观湖上风雨欲来。步山径野花幽鸟。
	【小贴士】
	万溪冲位于昆明呈贡新区,春时赏花,秋时得硕果。有特色农家乐可就餐。
	宜良宝洪山茶园
	宝洪茶的历史记载,明清年间最为昌盛。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农政全书》中称“宝洪之片茶,为茶之极品”。明代大学者李东阳、箫显、李士实三名士玉堂联句《咏宝洪茶》 :“七碗清风自里边,每随佳兴入诗坛。纤芽出土春雷动,活火当炉夜雪残。陆羽旧经遗上品,高阳醉客避清欢。何时一酌中霖水?重试君漠小风团!”
	[云水间。拾雅集]独啜
	得寻通幽处,一人事器盏。
	一石也有景,一叶渡美闲。
	炉火自烹煎,松涛浸耳帘。
	云霞飘影杯,独啜不羡仙。
	【小贴士】
	宝洪山茶厂位于宜良县城北,可自驾而往。
	石林十里香茶园
	[云水间。拾雅集]石林悦茶
	石林叠石丛丛远,
	竹下筠炉袅袅烟。
	心舒放下寻闲适,
	自有悦乐自得漫。
	。。。。。。。
	石林课学间,携炉于石上烹茶休憩,无禅无道,只一入眼适意处,解乏而已。
	余因惠山竹炉图咏而好茶,一人一炉一壶一杯一境,尝携自仿制筠炉寻山问水,访贤慧友,受益颇多,乐此不彼也。
	[云水间。拾雅集]问茶十里香
	石林问茶十里香,云栖山野品清凉。
	浮动暗香滴碧翠,且留绿玉鹤心赏。
	。。。。。。。
	[境]十里香茶园石林丛
	[器]银匙,建盏,古韵瓯
	[席]千年古茶树桩木
	[水]普洱森泉
	[记] 因为83岁高龄,云南农业大学教授,茶学系创始人张芳赐老先生50年如一日的坚守,始于唐代,盛于明朝,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的十里香茶,在石林台创园重新焕发了生机。
	[史]
	“吃水要吃吴井水,喝茶要喝十里香”。一句民谣道出了老昆明的一种闲适,一种品位,也道出了十里香茶的弥足珍贵。
	【小贴士】
	1、十里香茶园位于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邻万家欢都市农庄。
	安宁城外石江村
	其处无崇山峻岭、名川大江、却是茂林修竹、田园无际、溪流潺潺。石江书院因此故名、得自在其中。书院规模如楼船相接、虽无檐牙高啄、钩心斗角之行,但与天然趣成同构。
	义山登高夕阳之望,诚斋堂堂溪水之慨;前门五柳多采菊之乐,歧路三径五迷途之忧,令金谷赧羞;随园惭色  况青衫席地,白眼对天,观苍狗野马无常变化;长庚启明、银光映面、听风动虫鸣万籁音声。(书院主人自赋)
	[拾雅。集]村野偶拾
	草痕石阶曲径斜,塘岸村野书院家。
	几树寒香逸士居,云邀花影赋诗画。
	琴箫和弦无余事,闲扣竹扉访高雅。
	乞火烹茗煮风月,但从淡然意自洽。
	明代有雅者高子《春时幽赏》曰:我辈能以高朗襟期,旷达意兴,超尘脱俗,迥具天眼,揽景会心,便得妙观真趣。况幽赏事事,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举足可得,终日可观,梦想神游,吾将永矢勿谖矣。
	初春之时节,与友南山如济、迎新老师访石江书院,与主人武老师共幽赏,得味高子《芳芷栖词-风入松词》之境韵致,小仿之词韵,记之。
	。。。。。。。。。
	初春常为拾花忙。裁闲扶赏。  
	阴晴漫走客乡路,偏好山水情常。
	池水桥边风竹,松柏林里飞觞。
	撩人芳草带斜阳。绿软翠裳。
	朝来风雨春无主,眼前彫谢韶光。
	烧炉漫浮烟水,曲歌且着颠狂。
	。。。。。。。。。。。。。
	幽闲芳草隐斜径.。瀑水潺韵。
	叶绿虫鸣花拂香,夕晴云卷残春。
	草上深红浅白,阶前剩雨残云。
	塘边披藤且煮茶。学做闲人。
	心地不存寒暑念,由他谁富谁贫。
	清怀缘座数风月,诗情醉黄昏。
	山青不改年年色,无心云出云隐。
	懒逐风尘斜,且看烟树光阴。
	寄至味于淡泊,发隐忧于日常,如今,我们说田园耕读生活,在田园村野、庭院厅堂品一杯茶,并不是要大家回归到“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社会,而是让大家能在喧嚣、浮躁的日常生活之外,有所淡然,有所超越,能够亲近自然、亲近山水林泉,能够沐浴阳光雨露,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进而达到身心两安。安然,自然就能够更加好好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