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营销 > 市场分析 >

168万吨茶叶14亿中国人每人一年三斤茶叶都喝不完

时间:2023-08-29 10:30来源:爱说茶 作者:爱说茶浏览:
茶行业,上游的种植隶属于第一产业农业;中游的加工隶属于第二产业工业;下游的贸易归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业。就茶产业经济的区分来看,农业不如工业,工业不如服务业。所以种茶的茶农赚钱最少,制茶的茶厂利润稍高,赚钱最多的是终端的茶商。中国茶行业第一品牌天福茗茶就
普洱茶
行业,上游的种植隶属于第一产业农业;中游的加工隶属于第二产业工业;下游的贸易归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业。就茶产业经济的区分来看,农业不如工业,工业不如服务业。所以种茶的茶农赚钱最少,制茶的茶厂利润稍高,赚钱最多的是终端的茶商中国茶行业第一品牌天福茗茶就是渠道运营商,就是明证。类似的情况在各大茶类中不胜枚举。
问题来了。在工业文明支持下,茶园的管理,茶叶的加工,早已经突破了产能的桎梏,从短缺走向过剩。而在销售的终端环节,思维仍然停留在农业社会,追求物以稀为贵。年复一年层出不穷的例子,就是各种茶叶天价拍卖事件,最近发生的一起是信阳毛尖拍出了140万元每公斤的天价,实际上毫无任何意义。
 
痛定思痛,认真反思。其一在于商业模式出了问题,现代化的茶园管理,现代化的茶叶加工,都是由于工业文明的支撑。到了终端,居然又回到了农业文明的思维,由此形成了茶叶销售的堰塞湖现象,为世人诟病的茶叶积压缘由在此。
茶真得是多到喝不完了吗?228万吨的产量是毛茶的产量,从毛茶到成品,减去30万顿损耗,再减去外销30万吨。尚有168万吨,均分给14亿中国人,平均每人一年下来也就是一公斤出头,还不够一天一泡茶的量。但为什么会积压卖不出去?
 
根本在于茶文化的导向出了问题。现在的茶文化,无论是生搬硬套西方学术概念,或者是上下数千年,讲来讲去都是传统的茶文化,这是农业文明的结晶。从历史遗留下来的古茶园,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茶叶采制技艺,历朝历代的品饮技艺,主导思想源于儒释道。不是说传统的茶文化不好,它非常好,但是也有历史的局限性。本质上倡导的是种文人士大夫们精英茶文化。这只是传统茶文化的一面,但却被无限夸大了。仿佛可以包治茶产业的百病,事实上并非如此。当下传统茶文化围绕服务的是中年以上的政商两类群体,这两类群体已经完成了财富、声名之类的积累,确实可以乐享传统茶文化的成果。
 
传统茶文化也一昧的往回看,唐宋元明清直到民国,只想回到古代去。一切都尚古、摹古,空间要传统的庭院,家具要明式家具,茶具要高古器具,甚至连人也都扮作古人的衣着。从泡茶往前倒推学宋人的点茶,唐人的煎茶。就只差学神农尝百草了。我想要说的是:这一切大都是现代人的臆想,茶人们的文学回忆录。甚至还打算将这一套复古的假古董当作传家宝传给下一代。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种声势浩大的行为艺术,穿着茶人服的年青人,被人牵着鼻子,草原上、茶山里,摆上茶席,就此宣称要修行了。过去的文人雅士们琴棋书画诗酒茶样样精通,那是真正的风雅。而今的人们无一样不是稀松,当真是附庸风雅。我不反对真心投入其间以身践行者,甚至抱有敬意,但绝不认为这是历史潮流,大江东流去,毕竟遮不住。
一代有一代之茶文化。现在想起陆羽,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古人,其次是老年人的形象。殊不知,陆羽正值中青年时期就创造了唐代的饮茶风尚。历朝历代的茶人,莫不如此。古代的茶人,给我们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本不应成为当下人的包袱,除了继承,更应该作的是发展。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园管理 信阳毛尖 茶文化 普洱茶 大茶类 中国茶 茶产业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多种茶叶常规储存方法
多种茶叶常规储存方法
如何选购铁观音茶叶
如何选购铁观音茶叶
如何鉴定茶叶品质
如何鉴定茶叶品质
茶叶的正确保存方法
茶叶的正确保存方法
无公害茶叶施肥管理
无公害茶叶施肥管理
影响茶叶贮藏的因素
影响茶叶贮藏的因素
贮藏茶叶的五点注意事项
贮藏茶叶的五点注意事项
茶叶的生石灰储藏法
茶叶的生石灰储藏法
茶叶的木炭储藏法
茶叶的木炭储藏法
茶叶的低温冷藏法
茶叶的低温冷藏法
茶叶的除氧、抽气储藏法
茶叶的除氧、抽气储藏法
茶叶冲泡几次才最有营养最健康
茶叶冲泡几次才最有营养最健康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