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陶瓷茶器发展历

时间:2023-08-14 09:24来源:茶博会 作者:玲儿浏览: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农本草》)的药用,到春秋以来茗菜、茗粥的羹饮、食用,经过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和隋朝,到了唐代,在泰山灵岩寺等禅寺以茶提神助禅思这一观念的影响下,茶独立为饮,遂成风俗(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饮
 普洱茶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农本草》)的药用,到春秋以来茗菜、茗粥的羹饮、食用,经过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和隋朝,到了唐代,在泰山灵岩寺等禅寺以提神助禅思这一观念的影响下,独立为饮,遂成风俗(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饮茶》)。尤其是陆羽《茶经》的问世,“言茶之原、之法、之具犹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新唐书·陆羽传》)经过佛教、道教徒和文人墨客的推动,饮茶活动蔚然成风,并且从物质化的实用性升华到艺术化的精神性,承载了儒、道、释的文化内涵。从唐煮宋点,到明清冲泡,不论饮茶方式怎样变化,饮茶活动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形成蔚为大观的中国茶文化。
 
  随着饮茶之风日盛及陶瓷技术的发展,专业的陶瓷茶器便应运而生了。唐代推崇煎茶法,用釜煮,用碗喝,根据陆羽《茶经》列出的茶器,陶瓷艺人制作了饮茶器——茶碗、茶瓯;煮茶器——茶釜、风炉;贮茶器——茶盒;贮盐器——鹾簋以及研磨茶器——茶臼等陶瓷茶器。尤其越窑如冰似玉的青瓷茶器和邢窑似银类雪的白瓷茶器,在造型和釉色上宜茶,并契合唐代茶人的审美情趣,深受茶人喜爱。陶瓷艺人还根据当时“行茶”(参加茶会的人轮流传递共饮一碗茶)和独酌不同场合的不同饮茶方式,生产了不同规格的茶碗和茶瓯。为避免盏热烫指,六朝时出现了碗(盏)托的雏形,使陶瓷茶器更加完备。
 
  宋代盛行斗茶,以茶色白、咬盏持久为佳,黑釉茶盏最宜观茶色、水痕,因而获得极大发展,尤其以建窑、吉州窑创制的兔毫纹、油滴釉、玳瑁纹、鹧鸪斑、木叶纹、剪纸贴花等黑釉茶盏最盛,流风所至,宋代各地窑场生产黑瓷者甚多。宋代采用点茶法,点茶的重要器具——茶(汤)瓶为适应点茶之需,有了很大的变化,流一改唐代的挺直短粗,越发弯曲细长,流嘴也紧劲小巧,既于点茶适用,也婀娜美观。
 
  明代,一种制作简易却又不失茶之真味的冲泡法普及开来。这与明朝童心说、性灵说等提倡真性情和天趣的美学思想也是一致的。饮茶的方式变了,茶器也产生了相应的变革——茶壶出现了。紫砂壶由于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隔夜不馊等诸多宜茶之优点而成为茶人们的首选,以致达到陶土与黄金争价的地步。由于饮茶方式的改变和陶瓷艺术的发展,明代又由宋时盛行的黑釉茶盏变为白瓷或青花瓷茶盏,茶人们可以在品茶的过程中欣赏茶色和茶形的变化,凭添了生活情趣。
 
  清代仍然沿用明代的冲泡法,由于陶瓷技术的发展,清代的茶具可谓异彩纷呈。不仅造型丰富多彩,而且品种琳琅满目。除了继续生产紫砂、青花、五彩瓷茶具外,还创制了粉彩、珐琅彩茶具。装饰方法也层出不穷,值得一提的是康、雍、乾时期盛行的盖碗茶盏。盖碗由盖、碗、托三部分组成。托可免烫手之虞,盖既可保温,又利于茶汁渗出,还可作饮茶时拨浮末飘茶之用。盖碗托三部分的完美组合还被赋予了“天、地、人”三才的哲学意味,表现了中国陶瓷茶器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
 
  可见,饮茶之风的兴盛刺激了对专业茶具的需求,而专业茶具和茶论的产生,提升了饮茶的文化品格和审美情趣,形成“茶道”,这又大大地推动了茶饮的流行和对茶具的需求,形成了一个积极互动的良性循环。《周易大传·文言》云:“终日乾乾,与时偕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代的发展保持同步,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古代陶瓷茶器的发展历史,无不体现了“与时偕行”的动态特征。
 
  《诗经·小雅·天保》云:“民之质矣,日用饮食。群黎百姓,遍为尔德”。当知“宜民宜人”是为“德”。明代著名的“泰州学派”,创造性地提出了“百姓日用即道”的观点,指出所谓“道”就是百姓日用常行之道。综观中国陶瓷茶器艺术的创作,始终从服务于生活的实用功能角度出发,富有浓郁的人文关怀,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随着历代饮茶方式的改变和陶瓷技术的发展,陶瓷艺人不断地推陈出新,创造出新的陶瓷茶器。中国古代的陶瓷艺术等手工艺文化是在生活的深厚土壤里滋生、发展的,也是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它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也美化着生活,是生活化的艺术。与人民大众的生活紧密相连,共同发展,这才是陶瓷艺术等手工艺文化发展的“源头活水”。如果脱离了人们的生活,振兴包括陶瓷艺术在内的传统手工艺文化只能是奢谈。
 
  清代官窑陶瓷艺术的杰作逐渐变成炫耀奢华之物(对于技巧的炫耀和对于感官的迎合),而不是作为日常生活使用的实用之物,陶瓷艺术越来越多地将自己限制于这一特殊领域,拒绝发掘陶瓷艺术发展的积极因素,既远离了生活,也丧失了陶瓷艺术发展的深厚土壤,从而导致其衰退。在清朝豪华富丽的陶瓷艺术杰作的背后已流露出陶瓷艺术衰微的显迹。这又从反面给我们提供了前车之鉴。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得荼而解之 饮茶方式 茶文化 紫砂壶 普洱茶 中国茶 盖碗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紫砂之家细解茶之根源
紫砂之家细解茶之根源
紫砂泡茶步骤详解
紫砂泡茶步骤详解
贵州1-8月茶叶出口货值达1567
贵州1-8月茶叶出口货值达1567
陕西洋县县科协为新成立的茶叶
陕西洋县县科协为新成立的茶叶
河北阜平全县推广茶叶种植
河北阜平全县推广茶叶种植
横县:“电商快车”助茉莉花茶
横县:“电商快车”助茉莉花茶
横县获“世界茉莉花和茉莉花茶
横县获“世界茉莉花和茉莉花茶
福州茉莉花茶本周陆续上市
福州茉莉花茶本周陆续上市
安顺茶产业摆脱困境走向良性循
安顺茶产业摆脱困境走向良性循
汕头口岸近年来首次进口印度尼
汕头口岸近年来首次进口印度尼
泸州:培训“课堂”搬进茶园里
泸州:培训“课堂”搬进茶园里
品茶十五境
品茶十五境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