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茶馆称谓漫谈

时间:2023-09-01 14:50来源:茶贵人 作者: 曾樾浏览:
据史料记载,做为向民众提供喝茶场所的茶馆最早出现在唐朝。由此上推,茶馆的刍型应是茶摊,出现于晋代。茶摊以卖茶水、茶粥为主,按今天说法属于流动商贩。南北朝的神话小说《广陵耆老传》中写有一老妇人每天早上提一器皿茶往市鬻之,市人竟买,自旦至夕,其器不减。其
普洱茶
据史料记载,做为向民众提供喝茶场所的茶馆最早出现在唐朝。由此上推,茶馆的刍型应是摊,出现于晋代。摊以卖水、茶粥为主,按今天说法属于流动商贩。南北朝的神话小说《广陵耆老传》中写有一老妇人每天早上提一器皿茶“往市鬻之,市人竟买,自旦至夕,其器不减。”其时为东晋元帝时(公元317——322年)。又据西晋傅咸《司隶教》“闻南市有蜀妪作茶粥卖,记载:为群吏打破其器皿,嗣又卖饼于市。”说的是一个生活在西晋时期的四川籍老太太在洛阳南市卖茶粥,被一群官吏打破了卖粥的家什,后来没办法,就改为卖饼了。可见,经营茶水茶粥都是只能勉强算作游商,均无固定经营场所,更无店堂可依,所以只能算是茶摊或茶担。
自唐代之后,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茶馆,世代相承,绵延至今,已有近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其实,茶馆这个称谓是所有以经营茶水为主要服务内容的营业性场所的统称和泛称。由于所处历史时代的不同、地域的不同和规模格局的不同等诸多因素,这类以经营茶水为主的场所也有各自不同的称谓,这些称谓之间虽似大同小异,但细究起来,其间的差异也多多少少隐寓着一些道理和讲究,为区别于郑重其事的学术探讨,故以漫谈方式在此做一浅显的归纳与探寻。 
茶坊:字在中释义为“邑里之名”。可见最初的“坊”《说文解字》“坊”是市街村里的通称,如街坊、村坊。后来坊字的含义逐渐扩展开来,又用于店铺、工场等,茶坊即是指出售茶水的店铺。《辞海》在解释“坊”字用于店铺时的所举之例即为“茶坊”。唐代出现的茶馆以茶坊、茶肆称谓为多且初具规模。据牛僧孺所作记载:《玄怪录》“长庆初,长安开远门十里处有茶坊,内有大小房间,供商旅饮茶。”这里说的大小房间也许就是今天的单间、或包间的最早形式。由此可见,当时的茶坊在格局上已经很接近现代的茶馆了。
  
茶坊的称谓在宋代仍被沿用,例如《水浒》中的茶馆多被称之茶坊或茶肆。促成西门庆与潘金莲勾搭成奸的王婆,就是经营着一家茶坊的老妇人,能说会道,一肚子鬼点子。她不把心思放在茶坊经营的正道上,最后被官府判了极刑 
当时的人们称呼茶坊正如今天我们称呼茶馆一样,大多属于泛指,至于茶馆的字号、牌匾中有无“坊”字,那就不一定了。耐得翁作《都城纪胜-茶坊》中记述:“大茶坊张挂名人字画。”《都城纪胜》记述的是南宋首都杭州的繁华胜景,其中包括了杭州各色茶坊的情形。这里的“茶坊”显然是对茶馆的泛指,而“大茶坊”指得是那些规模大、档次高的茶馆。 
茶坊这一称呼的生命力很强,直到今天,取名叫茶坊的茶馆依然还很多。特别是在一些南方的城市,茶坊的称谓十分普遍。
  
此外,由于大家对“茶坊”这一称谓的认知度较高,所以,茶坊一词还被广泛用于与此相关的许多方面。如不少广播电台、电视台都开有以茶坊命名的专题节目,此类节目一般多采用谈话或聊天类形式,话题较轻松,形式也较自由。如海南电视台就开有一个栏目叫《老爸茶坊》,内容是由主持人与嘉宾共同讨论老百姓关心的新闻时事和社会热点,开播以来,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已成为了一个名牌栏目。至于报纸、杂志上以“茶坊”命名的栏目就更是名目繁多、数不胜数了。如今在网上,茶坊的名字也很流行,如杭州的“西子茶坊”就是一个在网上开设的房地产及家居的专业论坛,拥有数百个当地的业主社区及房地产资讯。 
此外,还有“动漫茶坊”等互动栏目,是动漫迷们相互交流的园地。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使用茶坊作为栏目的好处在于能使观众或读者产生一种轻松、温馨和亲切的感觉,且富有生活情趣和高雅品味,让人乐于参与其中。 
茶肆:“肆”字在字典中被注释为“铺子”的书面语,在古时指商店,早在《汉书•食货志》中就有“开市肆以通之”的记载,“市肆”就是古时候的贸易市场。
  
“茶肆”即古代专卖茶叶的市场或商店。《旧唐书-王涯传》记载:“李训事败……涯等仓惶步出,至永昌里茶肆,为禁兵所擒。”后来“茶肆”一词被用来指代茶馆,如“酒楼茶肆,”因此,茶肆与茶坊往往是通用的。如《水浒传》中,有时将王婆的茶馆称为茶坊,有时又将王婆的茶馆称为茶肆。如第24回的标题就是“王婆贪贿说风情,郓哥不忿闹茶肆。”还有,《古今小说》中第11卷“赵伯升茶肆遇仁宗”中的“茶肆”指的都是茶坊。有文章说,“茶肆”一词是到北宋时才出现在书籍中的,根据是北宋邵伯温撰写的《闻见前录》中有“周祖自邺举兵向阙,京师乱,鲁公隐于民间。一日,坐封丘巷茶肆中”。如此说来,茶肆称呼的出现要晚于茶坊。在现代人们的生活用语中,包括现代的书面语中,已经很少再用“茶肆”这个词了。但这样说并不是意味着这个词已无用场或几近消亡了,而是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例如,一些作家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历史剧时,凡写到茶馆,一般多爱选取用这个“肆” 字。即写成“茶肆”,似乎一个“肆”字能带给人以更多的既逼真又贴切的历史感。如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便经常能看到“酒楼茶肆”的字样。老舍先生在其《老张的哲学》中也曾写道:“他们走在街上,坐在茶肆,睡在家里,自觉的得着什么权柄似的。”可见,直到解放前,茶肆的称谓还是相当普遍的。  
茶楼:有的人认为茶楼与茶坊、茶肆的称呼一样,是对茶馆的统称,只是茶楼的称呼比茶坊、茶肆出现较晚而已。但我以为,茶楼这一称谓的出现,顾名思义,是因有其楼才称其为茶楼的。所以,茶楼与茶坊、茶肆的区别还是在一个“楼”字上,这也反映了我国建筑的发展变化对茶馆经营方式与格局的影响。
 
古时的茶楼自然以二层的居多,其格局应与酒楼大致相同。随着城市商业的逐渐发达、繁荣和楼房在商业场所中的所占比重的不断加大,茶楼的产生是顺理成章的事。当然,茶楼除了比那些只有一层的茶馆占有高度上的优势外,其楼字本身或多或少地还透露出一点新奇与别致的意味。其中原因,一是楼高一层自会在环境上显得更加清静一些;二是凭栏而坐,居高临下,其感觉和视野也自会更胜一筹。如果茶楼建在一个依山傍水的景致优美之处,那效果自然就会更佳了。当然,许多茶楼并非是楼上楼下都用来供喝茶的,许多茶楼往往只是辟出楼上的一层或二层来用,可谓借楼取势。例如:现在北京的西子湖茶楼,楼下是一家饭庄,楼上才是茶楼。因为饮茶在楼上,故称为茶楼名正言顺。还有不少茶楼则是利用原有遗存的古建筑开设的,如上海著名的老城隍庙里的湖心亭茶楼。即是在清咸丰五年(1855年),在老城隍庙的湖心亭上开设的。 
需要说明的是,广州人有将茶馆称为茶楼的习惯,广州的茶楼与北方的茶楼不同,它不但有茶,还有饭,有的茶楼甚至是以吃饭为主,喝茶为辅。广东人说“吃早茶”,就是吃早点,广东人说“请你去饮茶”,就是请你去吃饭,由此可见,“茶楼”的含义也不能笼统而论,就南北茶楼来说,其间的差别还是较大的。
  
茶房:如果从字面上去分析的话,“茶房”的意思不难理解,即是专门供客人喝茶使用的房子。在古代,“茶房”与“茶坊”是互为通用的。如《水浒》中第20回中即有证明:“宋江却信步走出县来,去对过茶房里坐定吃茶。”而紧接着,作者又写道:“宋江见了这个大汉走得跷蹊,慌忙起身赶出茶坊来,跟着那汉走。”刚才的“茶房”紧接着便被作者称做了“茶坊”,由此不难看出,房、坊二者是互通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茶房”一词后来却成了“茶馆”的同类称呼中变化最大、用途也最为宽泛的一个。其表现为:一是专指沏茶烧水之处,而非客人饮茶之所。如〈红楼梦〉中贾府的茶房不但要负责供茶供水,还要制作饮料,甚至负责煎药。如在第51回中,“晴雯因说:‘正经给他们茶房里煎去吧!弄得这屋里药气如何使得?’”这里的茶房显然已不再是喝茶的品茶的地方,而变成了为主人喝茶提供服务,甚至承担一切与水有关的任务(诸如提供洗脸、洗漱水等)的部门了;其二:茶房被演变成了一种职业称呼。如《官场现形记》第7回中写道:“只见茶坊送进一张请客票来。”还有书中多次写道的:“茶房奉上茶来。”在这里,“茶房”一词已经被用来称呼在大宅内茶房里当差的人。由喝茶的场所变成为专为主人生活起居服务的部门,再到用于称呼提供服务的仆役,这种指项上的变化在茶馆的诸多称呼中,仅此“茶房”一例。这种情况大约与“门房”一词的变化有些相似。门房最初是指设在大门处的传达室,后来看传达室的人便被称做了“门房”。
  
茶园茶园与茶社有些相近,但二者相比,茶园更具有演艺性和平民性。“茶园”的称呼出现较晚,大约在清代才有。从资料记载上看,最初的茶园的经营方式就是边喝茶边看戏,喝茶与看戏似乎平分秋色。如座落于宣武区的万胜剧场,最早就是一个茶园,字号叫万盛轩。还有清光绪年间,北京前门大栅栏西边的石头胡同里有一家叫四海升平的茶园,因它最早请唱落子(即大鼓书)的女艺人在茶园里演出,所以,它又是京城最早的落子馆。后来城南的德昌茶社、春华茶园等也都成了落子馆。这种茶园一般都不太大,通常是几十个茶座,听众听落子不要钱,只交茶水钱。还有清光绪初年开业的“春仙茶园”,是北京西单地区的一个娱乐场所。此外,在上海的四马路也有一家名叫“春仙茶园”的演艺场所。1902年初秋,初到上海的周作人去春仙茶园看过《天水关》、《蝴蝶杯》二剧。清朝时北京还有“吉祥茶园”“天乐茶园”也都是看戏的场所。清乾隆年间,圆明园曾设有一条商业街,出售古玩,皮货等,其间还有不少酒楼、茶馆,它们大都是随皇上来圆明园的太监们出资开设的“第二职业”。其中有一家茶馆叫“同乐园”,也是由太监出资修建的。同乐园每天唱戏,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观众多是王公大臣,他们一边品茶一边看戏,兼而交流一些内部消息,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圆明园远离繁华皇城的冷落、闭塞和寂寞。
北京后来的戏园子、戏院大都是从茶园演变而成。人们后来将戏院或剧场习惯地叫做“戏园子”即与此有关。北京现在依然保留有一些颇具老北京味的茶园,如地处南城的天桥乐茶园,可容纳近200多观众,早些年曾由北京河北梆子剧团承包经营。近几年,因演出相声专场而名声大振,以致出现一票难求的热闹景象。茶园里依旧是老派的八仙桌、盖碗茶,门票钱里即包括了演出费也包括了茶水费。品香茗看演出,其乐融融,相得益彰,依旧充满了老天桥传统的浓郁气息。
  
茶园的特色在天津表现得更为充分。最初天津人去茶园主要是为喝茶、聊天,稍带着听戏。因此,那时的茶园是只收茶钱不收戏钱。后来随着戏剧的发展和名角的不断涌现,看戏的人便慢慢地多了起来,于是,茶园的主业也转到了看戏上来。喝茶则成了为看戏服务的手段,所以,后来茶园里只收戏钱不收茶钱。当时比较著名的茶院有金声茶园、庆芳茶园,协盛茶园和袭胜茶园,被时人称为“四大名园”。 
成都的茶园与戏剧也有着不解之缘。去茶园听川剧已成为成都人特别是成都的老年人的一大享受。其中最享盛名的茶园应是悦来茶园。据说悦来茶园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最早把川剧搬进室内固定舞台的就是这家茶园。
茶室:一般说来,茶室的规模都不太大,一间几十平米甚至十几平米的屋子用来营业,都可称做茶室。但茶室大多是相对所处的场所或周围环境而言的,比如在公园、景点、机场候机大厅、火车候车室、商厦、写字楼内开设的饮茶场所,多称作“茶室”,这其中多少有些为所在机构服务的意思。因为茶室的“室”字中便暗含有一种附属性,称之为“室”既得茶馆之实,又不喧宾夺主,因此这个“室”字的定位还是比较准确的。
  
茶室在布置上一般比较简朴,但要求依然是整洁,幽静舒适,要营造出一定的休闲氛围,以适合游客、旅客或来访者休息、聊天。茶室中的茶品一般以中档为宜,适当兼顾高档。茶食可以不多,但一般较经济实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在茶文化的日益普及的今天,在家中辟出专门的房间改造为茶室的人家也开始越来越多了,朋友来了,请进茶室,沏一香茗,或演习一番乌龙茶的功夫,显得既有面子又有品位。在温馨雅致的环境中,品茗聊天,自得其乐,实在是一种难得的享受。自然,这种茶室仅限于家庭内部和亲友间消遣,与营业卖茶的茶室无关。 
特别要说明的是,也有规模很大的茶馆偏偏要取名为“茶室”的,如中外闻名的香港的“陆羽茶室”即为一例。此茶室位于香港中环士丹街,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茶室至今依旧保持着旧时香港茶楼的风格,茶室共分三层,一楼为散客区,二、三楼为团体预订接待区。此外,还有单间供客人使用。2002年11月30日,香港亿万富豪、陆羽茶室的老茶客林汉烈在陆羽茶室吃茶时竟被人雇凶用枪杀害,造成震惊中外的“陆羽茶室谋杀案”,使该茶室一时间成为了世人注目的焦点。
  
此外,现代杭州的茶馆,也大多被称为“茶室”。这一是与杭州当地人的习惯性称呼有关,正如广东人爱称茶楼,杨州人爱称茶社一样;再一个原因即是杭州的风景名胜众多,在浏览景点中开设饮茶场所,自然称“茶室”最为合适。所以,杭州的旅游景点多,茶室自然也就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灵隐茶室、花港茶室、平湖茶室、玉泉茶室、云茶室、石屋茶室等。笔者在杭州出差时,曾与同事在虎跑的茶室中品饮过用虎跑泉水沏泡的龙井茶,时值初夏黄昏,茶室四周林木葱郁,风盈花香,正可谓景幽茶美,不觉陶醉其中,竟忘记了时间,服务员好心,也不催促,及至察觉,天色已晚,路暗灯稀,摸索下山时园中竟早已不见一个游人了。 
茶馆:做为经营茶水生意的场所来讲,最具代表性和广泛性的称呼自然非“茶馆”莫属。吃饭的地儿叫饭馆,住宿的地儿叫旅馆,喝茶的地儿当然应该叫茶馆了。因此,茶馆的概念可以说是非常明晰、准确,而且包容性极强。不管你开的是茶楼、茶舍、茶社,还是茶坊、茶肆、茶院、只要你符合喝茶和营业这两个基本性要求,就都可以叫做茶馆,因此,茶馆的称谓可谓是贵贱皆宜,大小皆可,雅俗共用,古今融通,兼容性与伸缩性很大。比如,我们通常说,“找个茶馆去坐坐。”这个茶馆有可能是茶社、茶室,也可能是茶楼、茶院。但用一个“茶馆”就都代替了,这是“茶馆”在广义上的使用。
  
但“茶馆”一词在其狭义的使用上却有着很严格之处,即经营性的饮茶场所一般来说可以统称作茶馆,但反过来,凡是确定性叫茶馆的就并不一定能使用其他的称谓了,即“茶馆”一词不具有可逆性。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老舍的经典性话剧《茶馆》中的那个老裕泰茶馆,因为它既非茶楼、茶房、也非茶室、茶社,更非茶舍、茶园,至于茶摊、茶棚,更是挨不上边,所以,它只能叫茶馆。这就是茶馆在其狭义使用上的唯一性。那么,这种唯一性又是从何而来?答:是由它的格局、建筑、装饰、档次、经营内容、客人成分、甚至是气氛、作派、风格等诸多因素决定的,因此,它只能叫做茶馆而非其他。这样讲似乎很没有科学性。但现实就是这样,至今为止,似乎还没有人对狭义上的茶馆下过十分科学而严格的定义,人们在使用中,更多的似乎是凭着一种感觉上的判断,而这种感觉往往既模糊又清晰,既复杂又简单,既严格又宽泛,好像很难把握。但在实际操作上却根本没有这么困难,对狭义上“茶馆”的称谓,大家一般都使用得比较准确,给茶馆起名时一般也都不会搞错,这其实就是常说的约定俗成,它往往比某些牵强的定义更准确。 
茶艺馆:茶艺馆最早诞生于台湾。1977年,一位叫管寿龄的小姐在台北市仁爱路开设了第一家茶艺馆。从此,茶艺馆在台湾开始流行。到1987年,台湾的茶艺馆已达500余家。
  
茶艺馆与茶馆的最大区别在于,茶艺馆更侧重于茶艺的展示和茶文化的宣传,服务员要具备较全面的茶艺知识,能够熟练地进行茶艺的操作和表演,此外,在其文化氛围、装潢摆设、茶品茶食制作、茶具等各方面,茶艺馆也都显示出较高的档次。
1990 年,中国大陆第一家茶艺馆成立,字号为福建茶艺馆,开设在福建省博物馆内。一年之后,上海也出现了第一家茶艺馆——宋园茶艺馆。再以后,北京也陆续出现了五福茶艺馆、碧露轩茶艺馆、茗仁茶艺馆等一大批茶艺馆。这些茶艺馆,不但环境整洁、陈设高雅,而且茶艺小姐个个身手不凡,许多还具有中、高级茶艺师资格。茶艺馆还经常举办各种茶文化活动,如茶艺讲座,茶艺比赛,信息交流,茶艺切磋,有些还编辑有自己的茶文化刊物,供客人免费读取。以本人为例,就曾在京城一家茶艺馆帮助编过几年的茶艺刊物,虽然是非正式出版物,但在京城的茶圈内还是有一定影响。
  
此外,茶艺馆的经营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如北京的五福茶艺馆、茗仁茶艺馆、碧露轩茶艺馆都已形成连锁店或加盟店的形式,并渐渐扩展到北京以外的地区。 
一个“艺”字的出现,似乎显示出当代茶文化的某种理念,并包含了某些现代化的品味,它对推进茶文化的发展无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茶艺馆也暴露出价位过高,普通消费者难进的问题。动辄几百、贵则上千元的消费门槛让众多消费者望而却步,这也是中国自有茶馆这个行当以来,从未遇到过的情形  
当然,现在也有一些规模小、价格中档的茶馆取名为茶艺馆。但这种小茶艺馆往往环境一般,大多不举办相关的活动或茶艺表演,服务人员的水平也参差不齐,与一般的茶馆并无多大区别,取名茶艺,无非是在店名上求新追潮,而且在价格上相对来说也不便宜,因此,对大众也缺乏吸引力。这种实为普通茶馆而滥用茶艺馆名字的现象因其比较普遍,就难免使茶艺馆变得有些鱼龙混杂,因此,我以为,对使用茶艺馆的地方还应该有一定的资格审查和标准才好。 
以上,只是选取其要项,谈了我对茶馆自古至今12种主要称呼的认识与理解,其实,茶馆的种类和叫法还有很多,如茶居、茶寮、茶舍、茶座、茶苑、茶亭、茶吧、茶铺、茶轩等等,不下几十种,若一一细论起来,也都不乏各自的特点。限于篇幅,只好舍去。 
总之,茶馆在其名称上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其他经营场所难以比及的。从这些名称中,我们不但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出茶馆的历史沿革轨迹,深切体会到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与丰富内涵,以及茶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所占有的重要地位,而且还可以从中寻觅到中国历史发展的某些脉络与人文精神的传承关联,我想,这应是茶馆称谓留给我们的一点有益启示吧。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文化 茶艺师 龙井茶 普洱茶 中国茶 乌龙茶 盖碗茶 喝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茶馆文化的发展
茶馆文化的发展
茶馆的萌芽
茶馆的萌芽
茶馆的兴起
茶馆的兴起
茶馆的兴盛
茶馆的兴盛
茶馆普及
茶馆普及
中国茶馆何不学学“星巴克”?
中国茶馆何不学学“星巴克”?
郑州市民去茶馆喝茶 水里竟是8
郑州市民去茶馆喝茶 水里竟是8
苏州茶馆业星级评选在益壶茶茶
苏州茶馆业星级评选在益壶茶茶
北京市茶业协会2015年年会暨评
北京市茶业协会2015年年会暨评
古代茶馆的发展历史
古代茶馆的发展历史
茶馆的沏茶用水
茶馆的沏茶用水
茶馆中茶叶的配备、选购
茶馆中茶叶的配备、选购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