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交流站 >

喝普洱茶的六大身体感受

时间:2023-12-08 10:02来源:普洱茶圈 作者:佚名浏览:
在普洱茶的品饮中,人体感觉被划分为几个部分:1、体感(皮肤和内脏感觉),2、视觉(眼睛),3、嗅觉(鼻子),4、味觉(口腔),5、喉感(喉腔)6、听觉(耳朵)。
普洱茶
普洱茶的品饮中,人体感觉被划分为几个部分:1、体感(皮肤和内脏感觉),2、视觉(眼睛),3、嗅觉(鼻子),4、味觉(口腔),5、喉感(喉腔)6、听觉(耳朵)。
体感(皮肤和内脏感觉):
在以往,体感往往被前辈们传言得神乎其神,其实不然,体感存在每个人的身体中,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一部分体感是呈下降趋势的。那这个“体感”包括哪些呢?包括触觉、压觉、温觉、痛觉和本体感觉(关于肌肉和关节位置和运动、躯体姿势和运动以及面部表情的感觉)的总称。这些不同的体感模式源自不同类型的感受器。体感又可分类为:皮肤感觉、运动感觉和内脏感觉。内脏感觉的感受器分布于各脏器(如食道、胃、肠、膀胱、肺、血管等)壁内。它可以把内脏的活动及其变化的信息,经传入神经传向中枢,从而产生各种内脏感觉,如饥、渴、饱、胀、便意、恶心、疼痛等。内脏感觉的特点是感觉不精确,分辨力差。许多内脏的感受器根本不能引起主观感觉。
 
体感皮肤多用在普洱原料的收购中,经验丰富的料头子,手摸毛茶就知道水分有多少,厉害的甚至能摸出是古树还是小树。当然,习惯了喝50度左右温度的茶汤的茶客,有的人用手摸茶杯也大概知道温度是多少。而在内脏感觉和运动感觉中,能体验到这两部分感觉的人很少。面部表情要通过照镜子才能看到,能感觉到内脏感觉的如饥、渴、饱、胀、便意、恶心、疼痛、热等。这正常人都能感受到吧。
 
视觉(眼睛):
这个心灵的窗口,大部分普洱茶都是看茶干条索、茶汤、叶底。但其中的茶漏残余物也是需要看的。这至少能看出一个茶的干净程度或者火候怎样,炒过了的茶叶糊点会残留在茶漏上,有夹杂物也会在上面。
 
嗅觉(鼻子):
嗅觉在茶叶中应该是用得最多的了,尤其是女性,什么茶都会先闻了再说,香气不喜欢味道再好也不在乎。但在普洱茶中,一般闻的过程有干茶香气、茶汤香气、冲泡中的叶底气味、挂杯(公道杯品茗杯)香气(茶汤倒完的杯子)。
 
味觉(口腔):
普洱茶中,口腔感觉的描述词很多,但是能感觉的地方一般是以下这几个:两颊、舌面、舌底、舌尖、舌根、齿根。而每个位置有啥感觉,说出来的描述词就不同了,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词就是带“香”的词,在口腔里,是描述味道的,而不是嗅觉(鼻子闻的)。很多人都分不清楚“嗅觉和味觉的香”。别人说普洱茶香你也说普洱茶香,其实别人说的是口腔的感觉。
 
喉感(喉腔):
喉感,说白了就是喉咙的感受。那么喉感要怎么体验呢?一是水路汤感,一是滋味的延续。水路汤感很容易识别的,你一次性多买些不同的水,然后体验每种水的(糙——细)感受。然后不同的茶用相同的水和手法泡出来一一感受。茶滋味的延续更好体验,一般的饼茶泡到4-7这段高峰期的时候,喝一泡等待滋味的消失,等待的时间越长喉感越好。当然不是什么茶叶滋味都能延续到喉咙的。
 
听觉(耳朵):
听觉并不是只用耳朵听声音的,还需要你的大脑思考听见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跟你的感觉一结合,立马就能判断出你听见的声音是否是正确的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普洱茶香 公道杯 品茗杯 普洱茶 普洱 古树 原料 茶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普洱茶界“大师”看不上“写手
普洱茶界“大师”看不上“写手
关于普洱茶的蒸压
关于普洱茶的蒸压
普洱茶12大禁忌和“潜规则”你
普洱茶12大禁忌和“潜规则”你
被妖魔化的萎凋影响了普洱茶的
被妖魔化的萎凋影响了普洱茶的
真正靠谱喝懂普洱茶的七步曲
真正靠谱喝懂普洱茶的七步曲
百年布朗传承普洱茶积淀
百年布朗传承普洱茶积淀
普洱茶通过品鉴能判断茶叶品质
普洱茶通过品鉴能判断茶叶品质
普洱茶纯干仓的概念只是一种骗
普洱茶纯干仓的概念只是一种骗
普洱茶的历史价值
普洱茶的历史价值
你所不知道的普洱茶艺术之美
你所不知道的普洱茶艺术之美
攸乐山古树普洱茶:古六大茶山
攸乐山古树普洱茶:古六大茶山
倚邦普洱茶:六大茶山中海拔高
倚邦普洱茶:六大茶山中海拔高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