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博会 > 其它茶博会 >

第十届国际茶产业博览会暨第四届茶文化节隆重开幕

时间:2016-05-29 10:07来源:未知 作者:玲儿浏览:
27日,中国(济南)第十届国际茶产业博览会暨第四届茶文化节隆重开幕,安徽歙县茶商在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牵头下抱团参展。如今的歙县茶产业发展情况如何?古徽茶究竟有何优势与特色?近日,就这些问题,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农业委员会主任程序基。 产茶大县 扬名历史名茶歙县史称徽州府,是古徽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亦
普洱茶
 
   27日,中国(济南)第十届国际茶产业博览会暨第四届茶文化节隆重开幕,安徽歙县茶商在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牵头下抱团参展。如今的歙县茶产业发展情况如何?古徽究竟有何优势与特色?近日,就这些问题,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农业委员会主任程序基。
 
   产茶大县 扬名历史名茶“歙县史称‘徽州府’,是古徽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亦是全国重点产茶县,茶文化与徽文化一样源远流长。”程序基介绍,根据《歙县农业志记载》,1981年,歙县全县的茶园面积发展到297857亩,茶叶总产量达到8403.05吨,被誉为“茶叶产量全国之最”先进单位,并获安徽省人民政府奖旗。歙县现有茶园面积26.7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6.8万亩,“三品”茶园认证面积达到97%。2015年全县茶叶总产11600吨,一产产值7.5亿元,综合产值超过20亿元,产量和综合产值均列安徽省第一。可以说,歙县的茶产量在上世纪末的全国范围内有着相当的影响力。
 
   “我们歙县茶叶在生态环境、企业规模、历史文化等方面还是有着很大优势的。”程序基称,歙县属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均日照时数约1930小时,年平均气温16.3℃,无霜期230余天,年均降水量154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在85%以上,土壤以黄红壤为主,森林覆盖率达78%。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孕育了优良的茶叶品质,所产的黄山毛峰、滴水香、老竹大方、黄山白茶、黄山绿牡丹、黄山银钩、黄山贡菊等,多次在国内外获金奖。全县现有规模以上茶叶企业200多家,品牌企业45家,自营出口企业3家。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省级著名商标4个,省级名牌农产品5个,省级名牌产品1个,“中茶杯”特等金奖1个。
 
   底蕴深厚 辛勤耕耘美好未来“歙县产茶始于唐宋,兴于明清,距今已有1300多年。1955年,中国茶叶公司评出十大名茶,我县生产的黄山毛峰、顶谷大方榜上有名,1986年双双被选为国家礼品茶。1986年黄山银钩被评为全国名茶,同年被选为外交部礼品茶。2007年,黄山毛峰、黄山绿牡丹还曾作为国礼茶赠送给俄罗斯总统普京。”程序基骄傲地说,徽州茶商自清代开始大量出口,开创了300多年的中国茶叶经济辉煌。清朝到民国时期,中国茶文化的中心就在古徽州歙县,沉积了丰厚的徽茶文化,尤其是建国后茶叶经济的40年快速发展和20年转型升级,茶叶生产、加工、营销体系日趋合理,为茶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据介绍,歙县将茶产业发展作为富民强县和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成立县茶产业发展领导组,先后制定出台《歙县“十二五”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关于加快歙县“十二五”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歙县茶产业发展奖励实施意见》《关于大力实施品牌与技术标准发展战略工作的意见(2011-2015年)》等,为茶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下一步,政府相关部门还会进一步夯实高效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培育一批有品牌有市场有信誉的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开展县域公共品牌宣传和企业特色品牌宣传推介,全力拓展实体店体验和线上销售两大销售市场。加快茶产业人才培养和生产加工技术创新。”他说,随着各方面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歙县茶农通过勤劳的双手,必将古徽茶再度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品茗在心)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产业发展 十大名茶 黄山毛峰 中国茶叶 茶文化 生态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贵阳市茶文化研究会成立
贵阳市茶文化研究会成立
第七届广州紫砂陶瓷艺术文化节
第七届广州紫砂陶瓷艺术文化节
佛教对中国茶文化传播的四大贡
佛教对中国茶文化传播的四大贡
湘茶文化创意产业路在何方
湘茶文化创意产业路在何方
中日茶道大师佛头山下论茶文化
中日茶道大师佛头山下论茶文化
少说茶文化多喝茶
少说茶文化多喝茶
“湘茶文化创意产业现状与发展
“湘茶文化创意产业现状与发展
茶业“两展一节”连动传承茶文
茶业“两展一节”连动传承茶文
“黑茶文化”应定位为“傩茶文
“黑茶文化”应定位为“傩茶文
贵阳市茶文化研究会第一届会员
贵阳市茶文化研究会第一届会员
中国(包头)国际茶产业博览会
中国(包头)国际茶产业博览会
茶文化与陶瓷文化
茶文化与陶瓷文化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