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功效与禁忌 > 喝茶养生知识 >

这个季节我来教你该怎么喝茶

时间:2023-07-25 16:59来源: 茶周刊 作者:陈浩浏览:
天气特点气温下降 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秋高气爽 处暑期
普洱茶
天气特点气温下降——
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秋高气爽——
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
 
秋老虎——
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对于刚刚走出三伏,并且遭遇严重伏旱的地区,如果继续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天气偶尔还会闷热。
 
处暑养生茶推荐醒脾健胃
代表品:茉莉花茶、桂花茶
诸如茉莉花、桂花和薄荷这些带有芳香气味的茶饮,通常都具有醒脾开胃的功效,可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如果出现食欲不振,咽干口燥、口臭牙痛,或者伴随腹胀便秘等秋燥症状,可以多喝一些醒脾健胃类的花茶,不仅生津止渴,而且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不过,由于此类芳香类花茶,一般都是配绿茶来饮用,绿茶茶性偏寒凉,因此,体质虚寒者不宜过多饮用。但可以参照12克山楂、6克桂花和3克党参的比例,煮水来当茶饮,以温胃理气。
 
清肝明目
代表茶品:菊花茶
秋季由于天气干燥,不少上班族尤其是电脑族,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容易头昏脑胀,眼睛干涩等症状。针对此类人群,推荐饮用菊花茶。上班时,可以用枸杞子15-30克,白菊花10克,绿茶3克,沸水泡一茶不时饮用。特别提醒,要想清肝明目,在购买菊花茶时应该选择杭白菊而不是野菊花,因为杭白菊的性味虽然偏凉,但并不像野菊花那般苦寒,秋季较为适用,此外,杭白菊和野菊花虽然同是菊花,但杭白菊的功效主要是清肝明目,而野菊花则是清热解毒。
清热利湿
代表茶品:广东五花
五花茶是广东人常饮的凉茶之一,常见的搭配是金银花、菊花、槐花、木棉花和鸡蛋花五种,分别取其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清热凉血、清热祛湿解暑作用,有预防夏季风热感冒及流行性感冒的功效。但由于五花中的木棉花有清热利湿的功效,喝此茶易致人体水分的流失。且五花茶性味多苦寒凉,喝多了会损伤人体津液,就像秋天干燥的冷空气会导致燥上加燥,损伤人体肺气津液一样,因此除非是湿热体质者,否则秋季不宜饮用五花茶。
 
美容养颜
代表茶品:玫瑰花茶、月季花茶
玫瑰花茶近年来一直备受推崇,除了其茶味芬芳,更在于其对于女性的保健作用。以玫瑰花茶和月季花茶为代表的美容养颜类花茶,不仅可以红颜润肤,而且能够解郁活血,治疗痛经,改善月经失调。秋季气温降低,天气干燥,用玫瑰花茶搭配一些蜂蜜或者枸杞子,对于女性保健而言,是个不错的选择。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茉莉花茶 金银花 玫瑰花 菊花茶 普洱茶 养生茶 普洱 功效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饭后1小时再喝茶
饭后1小时再喝茶
喝茶是用时间去完成的修行
喝茶是用时间去完成的修行
餐后什么时候喝茶最好
餐后什么时候喝茶最好
有品位的茶人都是怎么喝茶的
有品位的茶人都是怎么喝茶的
喝茶品香
喝茶品香
喝茶习惯很重要
喝茶习惯很重要
四季喝茶忌一成不变
四季喝茶忌一成不变
喝茶也要忌偏食你知道吗
喝茶也要忌偏食你知道吗
喝茶请注意这些
喝茶请注意这些
你始终要相信:喜欢喝茶的人不
你始终要相信:喜欢喝茶的人不
喝茶——其中的价值超乎你的意
喝茶——其中的价值超乎你的意
同是喝茶--男女差别却这么大
同是喝茶--男女差别却这么大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