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论茶 >

识货“新会陈皮”:行家都喜欢的“薄皮”陈皮,就是“好货”吗?

时间:2020-05-30 17:01来源:新会陈皮调研手记 作者:佚名浏览:
识货“新会陈皮”:行家都喜欢的“薄皮”陈皮,就是“好货”吗?
曾经有许多读者朋友问小编,写这么多陈皮的文章的思路都是哪里来的?其实小编藏过、吃过、见过不少好的新会陈皮,但真正步入陈皮写作和研究的时间并不多,估摸着也就一年吧。这一年的时间小编也是边走边学,边看边问,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像做学问那样找朋友问行家,于是就有了过去系列的文章创作。
 
且不论新会陈皮,就“陈皮”这个品类而言,其内容也是相当狭窄和垂直的,加之其“道地”的优势加上各种新品的炒作,新会陈皮在近年来已经是广为人知。
 
对于热爱新会陈皮的人们来说,是否能买到正宗的新会陈皮,已经从货物品质的问题,变成信任的问题。而下面这个问题,也是一位读者朋友在后台留言的一个疑问:在选购新会陈皮的时候,是否如商家说的“越薄的皮越贵”呢? 通过比较陈皮的“薄厚”,消费者能否就可以直接挑选出好品质新会陈皮呢?
 
作为一种农产品,新会陈皮不是工业生产那样可以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所以每个柑果都是独一无二的自然产物,也就是说有柑果制作出来的陈皮,其厚度也是受到各种“先天因素”的影响。
 
一、树龄因素:老树柑比新树柑会薄一些
“老树柑”似乎是很多高端玩家热衷的顶级柑皮,但更多的人并不明白为什么非要“老树”不可。
 
一般来说,新会的茶枝柑树需要到种植的第三年后才收获,作为“青年树”,就跟年轻力壮的动物一样,繁殖能力自然强大,因此挂出来的柑果也特别大,其柑皮就自然厚实。
 
同样道理,当柑树变老了,其繁殖能力就变得衰弱,所以挂出来的果子数量少不说,其果子也瘦小,皮也变得非常薄。根据小编的经验,同样种植条件下(再强调一下,是“同样条件下”)的一棵15年老柑树,跟一棵5年的柑树对比,其果子的大小可以相差三分一。这就是为什么市场上一些藏家千方百计去找“老树柑”的原因,其柑皮制成的陈皮的确会比较薄和小。
 
但小编也曾经见过有些柑田的老树柑,因果农的悉心照料,其果树的生长也毫无老树的气质,反而老树的皮比新树的厚。因此,在树龄上的因素,也只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皮质的厚薄,并不是全部因素。
 
也由于老树皮产量低、果皮薄等特性,符合“物以稀为贵”的特点,因此也变成了一些炒家追捧的“概念品”。
 
小编也遇到过一些柑场专门为了概念而“人造老树”,采取不施肥、不管理,仍由柑树自由生长,美其名若“生态种植”,但实际上其的果子小而皮薄,全是因为营养不良导致的,跟老树皮搭不上半点关系,这样人造的“老树柑”又有何意义?
 
二、采果时间:采摘时间越早,柑皮越薄
作为一种农作物,柑果皮是遵循植物果实的一般生长规律,其果皮的厚度自然也跟果实成熟的程度成正比。按照成熟程度的划分,新会柑又分为青皮柑、二红柑和大红柑三种。
 
对比下,青皮柑就显得“薄”
 
对新会柑而言,柑农在当年不同时间段采摘的新会柑,其皮的厚薄差别也会十分明显。因为随着果实的成长,其表皮的油室以及内囊的纤维也在不断增加,由青色转变为大红色的柑果,重量和厚度都会明显的变化。以小编的摘果的经验来说,当年9月份采摘的青柑皮厚度,会比12月的冬至大红皮薄一半。
 
越是接近冬至,柑果的成熟度也就越高,其果皮就越厚,因此青皮柑最薄,二红皮次之,最厚的是大红皮。在存放难度上,大红皮正因为其果皮富含糖分(容易蛀虫)和纤维(容易受潮、烧皮发黑),因此在同等条件下,大红皮比青皮更难收藏和陈化,但大红皮香味却十分突出。
 
冬至大红皮的厚度会比其他阶段的新会柑皮“厚”
 
三、种植的环境以及繁殖方式的影响
种植的环境和地形,也会影响新会柑皮的“厚度”。
 
新会地区分为“水田”和“干田”,含水量高的农田出产的柑果大,果皮厚,而种植在非河边、或者是山坡地形的新会柑(我们也叫做山地柑)果实就比较小,因此其皮也会薄。
 
农作物的水分决定了果实的营养,因为山地的存水条件不好,含水量比水田低,造成了果实发育的程度比较低,因此这样薄皮柑,香味也不明显。因此,品质好的新会柑,一定是在产地附近有非常好的河流等水源,这也是很多高手喜欢找“水田柑”收陈皮的原因。
 
“圈枝”和“驳枝”种植方法的差异影响着柑皮的厚度。
 
从古籍中记载最早的新会柑(茶枝柑)的从宋末元初算起也有500年以上,那时候,所有的新会茶枝柑树苗都是通过通过“圈枝”技术来进行播种的。
 
其实圈枝技术也不神秘,跟我们“折枝插种”差不多。每年春天的时候,在原来的柑树(母树)上“圈“起一个包包,用刀上下切开一个圆圈,剥去之间的皮层,然后用泥浆包裹,等待伤口发根,即可移植成小柑树。这样的方法,就可以有效保证每一个树苗的“性别”都是雌性,保证每一个圈枝柑都是可以开花结果!
 
驳枝柑,又叫“嫁接柑”。嫁接,这个技术就更不陌生,例如我们常见的“桃驳李”就是一个代表。新会柑“驳枝”就是取与茶枝柑的近亲植物作为砧木,在用母树的枝条嫁接再上,这样的嫁接既能遗传母本的优良性特点,又能保持部分本体的优良性状。
 
总的来说,圈枝柑的果体小,皮薄,香气单一;圈枝柑的果体大,皮厚,但香味较为浓郁。
 
四、陈化年份对陈皮厚度的影响
新会柑皮的“陈化”,就是其实就是一个消耗表皮糖分、纤维,以及“柑油”转化为各种苷类醇类等物质的过程,对果皮厚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分含量和内囊风化两个方面。
 
很多读者以为陈皮的“陈化”跟茶叶发酵一样,其实在形式上类似,但本质是不同的。陈皮的陈化会对陈皮本身产生物质的耗损,具体表现为“质量”上。
 
以陈化耗损最明显的大红皮为例,在头5年的陈化过程里,其每年大约会发生10%至15%的质量耗损,其中以水分的耗损最为明显。在果皮的水分干燥后,内囊的纤维就会脱落,果皮的厚度就会减少。
 
但果皮的耗损也是有条件,如果不经过自然阳光的翻晒而直接封存,或者以机器烘干的形式来加速陈化,那么其陈皮的耗损率将没有天然生晒的速度。
 
年份较新的新会陈皮,陈化时间短,陈皮的含水量更高,皮体自然更厚。年份越高,陈皮含水量越低。此外,新会陈皮的内囊会随着陈化年份的增长而自然脱落,皮身自然比低年份的陈皮要薄。因此市面上比较常见的陈皮年份造旧造假工艺,都可以通过其陈皮内囊厚度和硬度分辨出。
 
在此小编需要提醒皮友们,在购买所谓的高年份老陈皮时,需要特别注意了“内囊”的质感——用泡水机器烘干工艺制作的造旧陈皮,其内囊不会像“自然陈化”陈皮的内囊那样自然脱落,而是结成了不均匀的结实块状,跟纸张湿水之后烘干的手感一样;在自然条件下陈化的新会陈皮,其内囊会有自然脱落或均匀龟裂的痕迹,因此整个皮身不会“厚”。
 
五、皮厚皮薄,各有千秋
陈化,是一个动词而非名词,需要适合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还需要晒太阳,防潮防霉防烧皮等等复合型的操作,才能陈化好的陈皮。而每种时期的皮其特性不一,陈化的工艺也有不同——糖分越高,越容易吸引虫蛀,也容易导致发黑和烧皮,导致口感发苦;内囊的纤维越多,就越容易受潮发霉!
 
一般情况下,皮薄的“青皮”或者“老树柑皮”,如果不是明显受潮发软,一年一次翻晒就可以,3年后就可以密封保存。因此青皮或者“老树皮”,是最容易收藏新会陈皮。虽然其香味不突出,但对于“懒人式存皮”的皮友来说,青皮和老树皮是性价比最高的藏皮!
 
二红皮对比青皮,其果皮内囊糖分和纤维也只是略微增高,香味也比青皮好,其存放难度跟青皮相差不大,因此适合皮友们大量收藏。另外二红的用途也接近大红皮,是很多资深皮友的存皮首选!
 
大红皮,是存放难度最高的皮。 因为成熟后的果实糖分高,柑皮的纤维多,皮厚,极容易吸引象鼻虫、米虫等虫卵在果皮上孵化,因此很多大红柑在存放期间,特备是新皮的时候,需要多次、长时间的翻晒,以晒掉虫卵,以及保证新皮陈化期的果皮干燥。但大红皮的优势也很明显,因为糖分和水分的转化率更加,陈化的之后味道会非常醇厚!
 
总的来说,陈皮的“厚薄”是各有优劣的。年份高的新会陈皮,因为柑皮的水量被消耗掉,含糖量也完全转化,性质更稳定,因此鉴别真假也是比较容易分别,贮藏相对容易,所以薄皮陈皮也是市场追捧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新会陈皮调研手记 》李嘉图,资深媒体人,新会陈皮收藏爱好以及研究。
(责任编辑:品茗在心)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工艺 收藏 茶叶 新会 发酵 转化 贮藏 烘干 鉴别 制作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新会柑产地那么多为什么梅江的
新会柑产地那么多为什么梅江的
走近陈皮——新会陈皮普洱茶(
走近陈皮——新会陈皮普洱茶(
你会辨别正宗的新会小青柑普洱
你会辨别正宗的新会小青柑普洱
新会特产柑普茶价值几何
新会特产柑普茶价值几何
关于新会陈皮与柑普的谈话
关于新会陈皮与柑普的谈话
福柑源新会生产基地落成庆典
福柑源新会生产基地落成庆典
新会小青柑到底是何方神圣
新会小青柑到底是何方神圣
小青柑原料新会陈皮的药用价值
小青柑原料新会陈皮的药用价值
你会辨别正宗的新会小青柑吗
你会辨别正宗的新会小青柑吗
"冰岛柑普生茶”:新会柑
"冰岛柑普生茶”:新会柑
新会小青柑总有你不知道的秘密
新会小青柑总有你不知道的秘密
强台风5天内两袭新会大益柑普
强台风5天内两袭新会大益柑普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