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新闻 > 行业新闻 >

首届中华煎茶道研讨会暨茶席美学研讨会在第5届西部茶博会举办

时间:2017-10-29 19:36来源:茶悦世界 作者: 燕南飞浏览:
10月28日,首届中华煎茶道研讨会暨茶席美学研讨会在第5届西部茶博会现场隆重举办。中华茶道文化研究会会长马守仁、安徽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丁以寿、中华煎茶道学会会长周知一、中国人文茶席首倡者王迎新、华夏茶书院院长程龙伟、《茶道》主笔陈勇光等茶界大咖出席了此次
普洱茶
“竹下忘言对紫茶
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
一树蝉声片影斜。
翠竹摇曳、疏影横斜,与知己好友品茶聊天,意犹未尽时只听蝉声一片,清幽雅致的意境油然而生。这是唐朝崇尚的饮茶方式,于林间石上、泉边溪畔、竹树之下与三两好友低饮浅酌,追求自然、舒适的意趣,这也是煎茶道兴起的重要背景。”
10月28日,首届中华煎道研讨会暨茶席美学研讨会在第5届西部茶博会现场隆重举办。中华茶道文化研究会会长马守仁、安徽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丁以寿、中华煎茶道学会会长周知一、中国人文茶席首倡者王迎新、华夏茶书院院长程龙伟、《茶道》主笔陈勇光等茶界大咖出席了此次研讨会。第5届西部茶会主办方——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总裁杨文标先生亲临现场并致辞。
 
少儿颂读《茶道三字经》和少儿茶道表演为本次研讨会开宗明义,通过小茶人的现场言行解读何为茶道。接着主持人程龙伟把话题引到煎茶道,并组织嘉宾围绕煎茶道缘起、煎茶道器具与煎茶方式、陆羽《茶经》与煎茶法、唐代煎茶道在国际文化视野下的意义等议题展开对话。
 
煎茶道究竟起于何时没有确切的记载,但在陆羽的《茶经》里开始有详细记载,这也标志着中国茶道正式诞生,煎茶道也逐渐成熟起来,并在唐宋时期达到鼎盛,远传日本,至今日本都还保留着中国煎茶道的精髓。随着饮茶之风的日渐浓厚,人们对煎茶道的兴趣也越来越浓,日本以外国家饮用煎茶的人数在不断上升,煎茶道在新时代开始萌发新的光彩,成为茶人雅客追求的时尚。
 
煎茶道是中华茶文化的核心要素,从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等环节都颇有讲究。在陆羽《茶经》中有烹茶24器,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选水依据,取火有“用炭,次用劲薪”的讲究,煮茶候汤有“三沸”,不同水质不同沸点泡出来的茶口感不同。习茶又分为藏茶、炙茶、碾茶、罗茶、酌茶、品茶等诸多环节,可见讲究颇多。论坛现场特邀大师展示了宋代点茶技艺,古典茶道以古琴伴奏,整个会场也因此变得清幽雅致,茶与水在手中化为一杯杯滋味隽永的香浓茶汤
 
茶境、茶席是煎茶道中的重要元素,煎茶人的做法和周围的环境、茶席陈设、茶具形状及颜色调和,才能给饮茶人带来真正的快乐、美感和情趣。本次研讨会也对茶席美学展开了探讨,由王迎新老师主持本环节,马守仁、陈勇光、程龙伟等嘉宾围绕茶道空间审美性和实用性结合、茶道审美多元化表现、茶道空间美学等议题展开对话探讨。
 
煎茶道以简洁为美,不追求华美形式,但尊重美。在设置煎茶席时,通常会注重整体氛围和感受,茶席除了必备的茶器具外,还会准备一些笔墨纸砚等文房工具,可做装饰,也可作为客人候席时的消遣,写字画画和煮茶煎茶相映成趣。
品的不只是茶,更是一种闲适的过程和远离尘嚣的心境感受,这就是煎茶道的内涵所在,也是本次研讨会探讨的主题核心。以茶为媒,来自五湖四海的茶人相聚在一起品茶、论茶,共同助推中华茶文化发扬光大,这是本次研讨会最大的意义。
 
(责任编辑:品茗在心)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道文化 饮茶方式 中国茶道 茶文化 茶博会 普洱茶 中国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武汉茶博会签单36亿元创新高
武汉茶博会签单36亿元创新高
东莞茶博会见闻
东莞茶博会见闻
第九届郑州茶博会开展
第九届郑州茶博会开展
上海茶博会见闻
上海茶博会见闻
众多茶具将亮相于武汉茶博会
众多茶具将亮相于武汉茶博会
四川国际茶博会
四川国际茶博会
山东茶博会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
山东茶博会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
百万好礼复兴建水陶茶博会一览
百万好礼复兴建水陶茶博会一览
东莞国际茶博会之见闻
东莞国际茶博会之见闻
东莞茶博会普洱茶占据过半江山
东莞茶博会普洱茶占据过半江山
东莞茶博会上普洱茶的趋势
东莞茶博会上普洱茶的趋势
2014上海国际茶博会上受欢迎的
2014上海国际茶博会上受欢迎的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