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叶茶库 > 其他茶类 >

世界曾因为武夷茶而不同

时间:2017-01-15 15:20来源:《武夷山》杂志 作者: 胡增官 邹全荣浏览:
清初本县茶市在下梅、星村,道、咸间下梅废而赤石兴。红茶、青茶向由山西客至县采办,运赴关外销售。乾、嘉间售于粤东。五口通商后,则由下府、潮州、广州三帮至县采办而转售于福州、汕头、香港。岩茶多销于厦门、晋江、潮阳、汕头及南洋各岛,其用途不仅待客,且以作医疗之良剂。 《崇安县新志》 民国刘超然 吴石仙 主修 地方志出版社
普洱茶
清初本县市在下梅、星村,道、咸间下梅废而赤石兴。红茶、青茶向由山西客至县采办,运赴关外销售。乾、嘉间售于粤东。五口通商后,则由下府、潮州、广州三帮至县采办而转售于福州、汕头、香港。岩茶多销于厦门、晋江、潮阳、汕头及南洋各岛,其用途不仅待客,且以作医疗之良剂。
——《崇安县新志》 民国·刘超然 吴石仙 主修 地方志出版社 2013年再版
宋时,建州之茶名天下,以建安北苑为第一,而今武夷贵矣。
——《闽书》何乔远 著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5年出版
崇安为产茶之区,又为聚茶之所,商贾辐辏,常数万人。自粤逆窜扰两楚,金陵道梗,商贩不行,佣工失业。
——清·王懿德 《王靖毅公年谱》咸丰三年出版
中国与洋人通商,——从此反客为主,洋人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
——《整顿丝茶策》 清·商霖 著 皇朝经济文编 1875年印
我一定要去求助武夷的红茶,
真可惜酒却是那么地有害,
因为茶和咖啡使我们更为严肃。
——《唐璜》(英)拜伦著
 
清初茶市在下梅,附近各县所产茶叶,均集中于此。竹筏三百辆,转运不绝……清初茶业均为西客经营,由江西转河南运销关外。西客者山西商人也。每家资本约二、三十至百万。货物往还络绎不绝,首春客至,由行东赴河口欢迎。到地将款及所购茶单,交点行东,恣所为不问。茶事毕,始结算别去。
——《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 林馥泉著 福建农林处农业 经济研究室于1943年编印
乌龙茶,则是清初福建武夷山的发明。
 ——《福建通史》 徐晓望主编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6年3月出版
1755~1850年之间,除1792年由于恰克图贸易闭市造成的茶叶贸易额有所下降之外,中国输俄茶叶量每年都处在增长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1802年俄国输入茶叶45,032普特。 1850年即上涨到296,618普特,增加了约56倍,其价值也已达到6,527,000卢布,约占俄国输入商品总值的94%。
——《俄中商贸关系史述》 (俄)阿.科尔萨克著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 2010年10月出版
像鼎鼎大名的“丝绸之路”一样,“茶叶之路”——这条随茶叶贸易兴起而开通……曾经在东西方贸易中扮演至关重要角色,并且引起了亚欧大陆腹地全面、深刻的文化交流与融合。“茶叶之路”在十八九世纪达至鼎盛,执牛耳者是著名商号“大盛魁”;至20世纪初,它才随着晋商的衰落而式微。
——《茶之路》(美)艾梅霞著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4年2月出版
常氏始祖仲林于明朝弘历年间由山西省太谷县惠安村迁来榆次,依靠为当地刘姓大户放羊为生。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家道渐丰。至乾隆中期,以财取天下之抱负,逐利四海之气概,制茗于武夷山,扎庄于恰克图,开拓了通往蒙俄欧洲的万里茶路,绵延一百六十余载,终成富甲海内的晋商巨贾,号称中国外贸第一世家。
——《常家庄园》 耿彦波主编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8年4月出版
茶叶之路,它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欧亚大陆上兴起的又一条新的国际商路,其准确的地理含义是,从产茶的南方诸省算起,将数量庞大、品种繁多的货物集散在当时地处黄河中游的归化城(现在的呼和浩特),从归化城往北面对的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沙漠,几万到十几万峰骆驼承担着运输货物的重任,将这些运送到俄罗斯边贸小镇恰克图。
——《茶叶之路》邓九刚著 新华出版社 2008年1月出版
 
1773 年12 月,冰冷的海湾充满着暴力的味道,一伙印第安人打扮 的青年人,正在预谋着事件。前一年 4 月份,从武夷山采下的鲜嫩叶子被封存在锡纸包裹的 茶箱里,长途航行让它们香味弥足。夜晚,那些青年人冲上东印度公司的快船,将价值 18000 英镑的 342 箱茶叶倒入大海。 那些来自中国的武夷茶,经过了 9 个月的海洋旅程最终没有被冲入茶杯,而是被冲入了海洋。这次事件最终引发了后来美国的独立。
——《茶叶战争》 周重林太俊林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2年8月出版
西客们从福建崇安买的茶,大部分是要转运到万里之外,中俄边境的恰克图去和俄国人进行贸易。那还是在雍正五年的时候,中俄在恰克图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开始了中俄边境贸易的新局面。由于茶叶是恰克图贸易中最主要的商品,于是山西商人开始到福建大量地采买茶叶。
——《晋商万里茶路探寻》 韩小雄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2年8月出版
最后,是茶在英国现代文明史上的经济政治意义。东印度公司通过垄断中国的茶叶生意,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富可敌国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英国的代名词,为英国以后推行殖民政策,完成了必要的财富积累。
——《鸦片帝国》周宁著 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4年1月出版
 
1672年,东西伯利亚向中国输出了13000张貂皮,但带回去的茶还很少。1692年,俄罗斯一支私人商队从中国带回去300箱茶叶,这比以往增加了不少。18世纪初期,毛皮是俄国的主要出口商品,约占贸易总值的80%以上。1728年,俄罗斯一支商队带出了210万张毛皮,在北京消耗了100多张松鼠皮,20万张银鼠皮,15万张狐皮,10万张貂皮。
——《中俄茶叶贸易史》 郭蕴深著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95年4月出版
中国著名的茶马交易,在唐代已经出现,直到宋朝才成为定制。宋朝重视“茶马互市”,主要为了维护宋朝的边疆安全。宋朝初年,内地用铜钱向边疆少数民族购买马匹,但这些地区的牧民则将卖马的铜钱来铸造兵器,这在某种程度上威胁到宋朝的边疆安全,因此,宋朝在太平兴国八年,正式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布帛、茶叶、药材等来进行物物交换,还专门设立了“茶马司”,这就是茶马互市的源起。
——《茶嗜好、开拓与帝国》(美)莫克赛姆著 三联书店 2010年2月出版
福州通商,意在武夷山茶……洋人所必需者中国之茶叶,而崇安所产尤该洋人所醉心,既得福州则可以渐达崇安。
——《论教传》 清朝·李东沅 著
武夷粟粒芽,采摘献天家。
火分一二候,春别次初嘉。
壑源难比拟,北苑敢矜奇。
贡自高兴始,端明千古污。
——《武夷山志》 清·董天工 著
 
1721年,苏格兰诗人林萨的《茶歌》写道:信嘉乡之殊珍兮,而百草之尤;称绿茶兮,武夷之名最优。
——《中国乌龙茶》 张水存著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0年2月出版
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从澳门运输茶叶,销往欧洲,起初为日本绿茶,不久即改为中国武夷茶,从此武夷岩茶风靡海外。英国、荷兰等国上层人士,把饮用武夷茶作为宴会的一种高尚礼节。
法国—— 一种寻常品质之拼和红茶所用只是中国茶,其组合成分为15份良好中国正山小种红茶,3份华南红茶及2份武宁红茶。
——《茶叶全书》 (美)威廉·乌克斯 著 东方出版社 2011年6月出版
 
下梅邹姓原籍江西之南丰。顺治年间邹元老由南丰迁上饶。其子茂章复由上饶至崇安以经营茶叶获资百余万,造民宅70余栋,所居成市。……武夷岩茶为茶之总称后,武夷茶市集崇安下梅,盛时每日竹筏300艘,转运不绝。
——《崇安县新志》 民国·刘超然 吴石仙 主修 地方志出版社 2013年再版
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从澳门购买武夷茶,经爪哇运到荷兰,转至英国,开启了中国茶叶出口欧美的先河,形成海上茶路。168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厦门直接贩运武夷茶。此后17―19世纪,武夷茶风靡欧美,如1745年沉没的瑞典“哥德堡”号船上370吨茶叶的实物清单中,大部分为武夷茶。
——《武夷茶经》 萧天喜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8年10月出版
关于正山小种红茶起源的确切时间是没有记载的,而且众说不一,但把它定为明末出现却是有依据的。这些依据就是:明末(16世纪中后期)武夷山出现茶叶发酵 技术;当地原住民关于正山小种红茶起源的说法;红茶是高度海外贸易化的商品;国内国外关于武夷红茶外销年代的记载,都说明正山小种红茶应是出现在16世纪 中后期至17世纪初之间。
——《武夷正山小种红茶》 邹新球著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年5月出版
(责任编辑:润生)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武夷岩茶 中国茶叶 普洱茶 中国茶 乌龙茶 普洱 茶叶 发酵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七大因素促使茶叶产业发展态势
七大因素促使茶叶产业发展态势
沱茶莲子粥
沱茶莲子粥
黑茶的渥堆介绍
黑茶的渥堆介绍
喝茶有三个阶段
喝茶有三个阶段
一壶道地的下关沱茶领略了云南
一壶道地的下关沱茶领略了云南
共饮沱茶话春秋
共饮沱茶话春秋
沏茶基本工序
沏茶基本工序
普洱茶存储地昆明:芳香之城
普洱茶存储地昆明:芳香之城
泡茶“三要素”
泡茶“三要素”
喝茶、品茶,茶艺、茶道
喝茶、品茶,茶艺、茶道
云南普洱茶品质形成的三个重要
云南普洱茶品质形成的三个重要
中华茶道精神
中华茶道精神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