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小青柑茶膏 > 茶膏茶粉 >

茶膏之发展历程

时间:2018-07-31 15:01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据记载,茶膏最早出现于唐代。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有畏流其膏、出膏者光、含膏者皱。据此记载可以认为,陆羽在这里所记载的膏,还不是制作而成的茶膏,而是指在制作饼茶时,茶汁溢出后的膏化现象。 唐代李肇《国史补》中记载的唐代贡茶中有岳州邕湖含膏。据此记载,


    据记载,茶膏最早出现于唐代。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有“畏流其膏”、“出膏者光”、“含膏者皱”。据此记载可以认为,陆羽在这里所记载的“膏”,还不是制作而成的膏,而是指在制作饼茶时,茶汁溢出后的“膏化”现象。

  唐代李肇《国史补》中记载的唐代贡茶中有“岳州邕湖含膏”。据此记载,唐代湖南岳州(今岳阳)已生产贡品邕湖含膏。

  唐代张舜民《画墁录》中记载:“贞元中常兖为建州刺史,始蒸焙而耐之,谓研膏茶”。据此记载,唐贞元(785~805年)中期真正意义上的茶膏出现。

  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年)陶谷所著《茗苑录》中记载有贡品茶膏“玉蝉膏”和“缕金耐重儿”。茶膏开始有名称,并出现了多个品种。

  据《十国春秋》记载,南唐文通二年(937年)“贡建州茶膏,制以异味,胶以金缕,名曰耐重儿,凡八枚”。据此记载,南唐文通二年(937年)福建建州生产的茶膏耐重儿已作为贡品入贡,但数量少,仅8枚,尤显珍贵。“茶膏”名称正式出现。

  北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自己编著了《大观茶论》,对茶膏油以饼面之事认为:“茶之范度不同,如人之有面首也。膏稀者,其肤蹙以文;膏稠者,其理敛以实。说明赵佶对珍膏油其面显得更为重视,甚至把“膏”的质量优劣作为鉴别茶叶质量优劣的标准,认为膏稠者是珍品。

  至明代,因罢造龙团凤饼贡茶而全部改为散形茶,茶膏亦随之销声匿迹。

  到了清代,茶膏再次出现。最初是由云南土司采取大锅熬制茶膏,并通过茶马古道输入西藏,而受到西藏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青睐,特别是活佛级以上僧侣和宗教领袖中更成为茶膏爱好者,同时又禁止民间人士饮用茶膏,因此很多大寺院自建制茶车间,自行熬制茶膏,专供活佛级以上的人饮用。后来茶膏以入贡形式进入清廷,成为皇室贵族的高级茶饮。至清雍正十年(1729年),普洱茶膏等正式成为贡品。

(责任编辑:润生)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马古道 普洱茶膏 普洱茶 普洱 茶叶 品茶 茶膏 茶经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鲁迅茶膏是怎么来的
鲁迅茶膏是怎么来的
精品茶膏在制作过程
精品茶膏在制作过程
茶膏到底是神马
茶膏到底是神马
普洱茶膏的两种传统制作工艺
普洱茶膏的两种传统制作工艺
普洱茶膏在清代被正式定名
普洱茶膏在清代被正式定名
普洱茶膏陈化的“路径”
普洱茶膏陈化的“路径”
普洱茶膏香气的生成“路径”
普洱茶膏香气的生成“路径”
茶膏的雏形始于唐朝
茶膏的雏形始于唐朝
茶膏真正形成是在宋代
茶膏真正形成是在宋代
普洱茶膏形成在清代
普洱茶膏形成在清代
普洱茶膏的制作
普洱茶膏的制作
普洱茶膏与我国宋代制茶工艺
普洱茶膏与我国宋代制茶工艺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