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功效与禁忌 > 喝茶养生知识 >

选对茶品助你温暖健康过冬

时间:2023-09-11 11:12来源:普洱茶话 作者:佚名浏览:
冬季喝茶 印象里,我记得刚跟大家聊完夏秋如何喝茶,如何选择茶品,转眼,冬天就悄然来临了,在我国很多地方,此时应该已是寒冬了,前面文章里说过,喝茶应顺应季节,随季节更替适当选择不同的茶品,就像夏天穿短裤,冬天穿棉袄一样。顺应季节更替,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
普洱茶
冬季喝茶
印象里,我记得刚跟大家聊完夏秋如何喝,如何选择品,转眼,冬天就悄然来临了,在我国很多地方,此时应该已是寒冬了,前面文章里说过,喝应顺应季节,随季节更替适当选择不同的茶品,就像夏天穿短裤,冬天穿棉袄一样。顺应季节更替,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改变,作为食的一个环节,饮茶也是如此。
 
进入冬季,最大的天气特征就是气温下降快,空气干燥。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所以传统中医认为:虚则补之,寒则温之。入冬后,首要调整的就是膳食,冬季应多吃温性、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以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和免疫力。冬季一些茶性相对寒凉的绿茶、新生茶之类的茶品就要少饮一些。而经过渥堆发酵熟茶,其茶性温热符合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较为适合天气寒冷之时品饮驱寒、温养身体,以提高机体耐寒能力,降低冬季感冒几率。
 
冬季气温降低,为了抵御寒冷人体会通过加速体内的糖类、脂肪、蛋白质这三大类营养物质的分解,释放出更多热量来增强机体的御寒能力,这就使得冬季人体需要摄入更多的高热量的食物以维持消耗,而饮食量的改变和增加会对肠胃造成相应的负担,所以冬季养胃就很必要了。
 
普洱熟茶是冬季饮茶的首选,经过发酵后的熟茶之内具有多种有益菌,能够辅助肠胃消化食物,从而减轻肠胃消化负担。熟茶汤质醇厚,品饮之后能在肠胃上形成保护膜,从而降低胃酸、以及食物中的酸性物质对肠胃凝膜的灼伤。按照中医理论,肠胃具有“厌寒喜暖”的特性,且在寒冷的冬季尤为显著,所以饮食上就要注意少吃寒性的食物,适量品饮性质温热的熟茶能温养肠胃。
 
因为气温降低,入冬后为了抵御寒冷,人体需要摄入大量高热量的食物补充,因冬季气温低,人体运动量也相对降低,这时因御寒而大量摄入的高热量食物会直接导致体重的直线飙升。再者,中国最大的传统佳节春节又在冬季,春节里的无节制吃喝也加快了肥胖的步伐,常言道“每逢佳节胖三斤”更是成为常态。此时选择消脂解腻的普洱熟茶是明智之举,多项研究显示,普洱茶的浸出液能够加速人体新陈代谢,以及平衡和节制胆固醇;而且经过发酵的普洱熟茶所具有的多种有益菌群形成的综合协同作用,可以减少小肠对油脂(甘油三脂)和糖的吸收,提高酵素对腰腹部脂肪的分解。
 
入冬后全国各地进入菜荒模式,春节前后市场上少的可怜的蔬菜成为了抢手货,不仅种类单一,数量也相对较少,缺少蔬菜的补充,人体容易缺乏维生素C,而维C又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维生素之一,缺乏维C会直接导致口腔溃疡、牙根肿痛、出血等疾病,还会使得人体对流行性感冒的抵御降低。经过发酵的熟茶之内维生素C和维生素B含量增加,所以冬季品饮熟茶能一定程度减少口腔溃疡、牙龈出血易、皮肤干燥、皲裂和口角炎、唇炎等症等症状,同时还能补充钙、铁、钾等多种人体所需要的无机盐。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天将身体修养温补好了,到来年就不会有病痛,饮茶作为冬季食补的一个环节也需要稍加注意,才能更大程度的有益身体健康。而更为重要的是合理正确的、顺应季节特点的作息活动和膳食调节,如冬季应该早睡晚起、冬季晨练宜迟不宜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等。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普洱熟茶 渥堆发酵 普洱茶 喝茶 普洱 饮茶 熟茶 发酵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乌龙茶的分类
乌龙茶的分类
乌龙茶的一般冲泡方法
乌龙茶的一般冲泡方法
茶闲话中的一些似是而非
茶闲话中的一些似是而非
茶叶饼干
茶叶饼干
绿茶芝麻糊
绿茶芝麻糊
香梨茶的制作方法
香梨茶的制作方法
茶香沙拉
茶香沙拉
寄情于茶 我们找到了情感的倾
寄情于茶 我们找到了情感的倾
普洱茶的减肥原理
普洱茶的减肥原理
新人相识必饮酒 老友相约必饮
新人相识必饮酒 老友相约必饮
饮茶的起源和发展
饮茶的起源和发展
斗茶斗智 茶墨结缘
斗茶斗智 茶墨结缘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