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知识 > 普洱茶鉴别 >

判断一款新茶的后期转化如何,茶韵不能差!苦味、涩味及青味也很

时间:2022-05-20 10:13来源:老徐谈茶 作者:佚名浏览:
不少茶友在品鉴了一些新茶之后都会问一个问题:一款茶如何通过喝5-8泡茶,就能得出它的品质是优质或很一般的结论?这个问题确实问得很有水准,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较为详细地聊一聊这个话题。
随着春茶季的过去,今年的新也开始陆陆续续地和大家见面了,不少友在品鉴了一些新之后都会问一个问题:一款茶如何通过喝5-8泡茶,就能得出它的品质是优质或很一般的结论?这个问题确实问得很有水准,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较为详细地聊一聊这个话题。
 
新茶刚下树制成干茶以后,茶叶里面的叶青酸含量都会比较高,喝起来会带有一些明显的草青味。苦味和涩味相对而言都不算特别明显,这两者相比涩感会更重一些。普洱茶在此时并没有一个明显的后期自发酵或者生物发酵,它的香没有被完全的激发出来,不是很浓郁,并且明显是有一些发飘的感觉,没有重量感。茶韵的表现也不算好,这里说的茶韵包括回甘会偏淡一些,层次感没那么丰富等。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新茶确实是不太尽如人意。
 
强调一下,我这里所说的是用标准工艺制作的茶。如果是采用那些所谓的新工艺,比如说重杀青、重萎凋、捂黄等,也包括经过了一些焙烘或加入一些甜味剂的茶,这些都不在我们今天讨论的范围之内。
 
我们如何克服新茶当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发现它后期转化品质的高低呢?首先。我们在品鉴时不必太过理会茶中的草青味,在大脑里面要把这个草青味过滤掉。标准工艺制成的茶肯定是会带有青味的,并且是比较明显的,如果没有青味或青味特别淡,说明这个茶的加工工艺是有问题的,反而就要更加谨慎一些。草青味经过了蒸、压,存放一年之后会褪去大半,变得不是很明显。即便是散茶,存放一年之后也会褪去,不太会影响你对茶的品鉴。
 
其次,苦味和涩味在新茶时因为有草青味夹杂在其中,它们俩会显得不太明显,需要等到草青味褪去以后,这两者才会慢慢地显露出来。在头两年内,它们的表现比起新茶时要明显得多,因此在品尝新茶时,苦味、涩味都不要过重,太过明显。尤其是涩,在后期难以在短时间内转化变淡,在干仓存储条件下就更为不易。我们还要注意另外一点,苦味和涩味一定要能化开,即便化开的时间久一点也行,但一定要能化开,不能叮口(叮在口腔里的感觉)。
 
第三,苦味一定要饱满,不能有寡淡的感觉,这一点非常的重要。如果新茶就有寡淡之感的话,以后不管存放多少年都难以弱化这一点,反而有可能越存越淡。
 
第四,茶韵,即回甘和层次感。回甘一定要有,最好是比较明显,在口腔里的扩散速度越快越广就越好。所谓层次感就是茶汤入口后,轻含几秒钟再往下咽的整个过程中,没有卡、挂的迹象。茶汤下咽后的一两分钟,仔细感觉一下这一小段时间内口腔中味觉的变化,变化越多说明层次感越丰富。如果只是平铺直叙的感觉,说明这个茶的层次感并不丰富。
 
第五,茶气。新茶的茶气一般而言表现都不会太突出,只需要有一点即可。当然也有部分茶在新茶时茶气就很足,如果你发现了,并且前面的四个条件都能满足的话,那么恭喜你遇见了一款好茶。在你自己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可以毫不犹豫地下手购买。以上五点如果大家都基本掌握了,就不难挑选出一款让自己满意的好茶了。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普洱茶 普洱 好茶 工艺 茶叶 杀青 萎凋 春茶 发酵 泡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清末民初我国茶叶科学技术的向
清末民初我国茶叶科学技术的向
绿茶不能后发酵和转化的原因是
绿茶不能后发酵和转化的原因是
如何判断某款普洱茶后期转化会
如何判断某款普洱茶后期转化会
普洱茶自然转化存储环境的两种
普洱茶自然转化存储环境的两种
普洱茶自然转化的条件是什么呢
普洱茶自然转化的条件是什么呢
普洱茶转化的因素浅析
普洱茶转化的因素浅析
同款白茶散茶和饼茶的转化差别
同款白茶散茶和饼茶的转化差别
喜欢陈茶你知道它是怎么转化的
喜欢陈茶你知道它是怎么转化的
陈茶的转化价值
陈茶的转化价值
熟茶在转化过程中的四个阶段
熟茶在转化过程中的四个阶段
茶饼的松紧度会影响后期转化吗
茶饼的松紧度会影响后期转化吗
收藏普洱茶须知的七个转化期
收藏普洱茶须知的七个转化期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