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怎样科学饮茶?

时间:2021-10-26 10:22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饮茶如不科学合理,将有损健康。
 
养生之道网导读:在过去,人们饮茶,一是为了解渴,二是养生之需要。饮茶能养生,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而随着对茶叶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饮的弊端也…… 
 
  在过去,人们饮茶,一是为了解渴,二是养生之需要。饮茶能养生,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而随着对茶叶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饮茶的弊端也逐渐显现。眼下又到新茶上市时,有关专家提醒爱饮茶的人们,饮茶如不科学合理,将有损健康。
  
  一、饮茶应适当。
  茶,是我国的传统饮料。它含有大量的鞣酸、茶碱、咖啡因和少量的芳香油、多种维生素、叶绿素等成分。适量饮茶能生津解渴、除湿清热、提神健脑、祛病轻身,对人的健康大有好处。但是,茶作为一种特殊的饮料,有其固有的禁忌。医学专家告诫我们,只有饮茶适当,才是养身保健的好习惯。所谓适当:。
  1、指茶水浓淡适中,一般用3克茶叶冲泡一杯茶为宜。茶水过浓,会影响人体对食物中铁等无机盐的吸收,引起贫血。
  2、是控制饮茶数量,以一天8-10杯为宜,过量饮茶,会增加人体肾脏的负担。
  3、是饮茶时间不要在饭前饭后一小时以内,否则会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
  4、是应注意禁忌,贫血患者,特别是患缺铁性贫血的病人,茶中的鞣酸可使食物中的铁形成不被人体吸收的沉淀物,往往使病情加重。
  
  二、八种茶不能喝
  1、焦味茶:炒制过火的茶叶,营养已经丧失,味道也不好了。
  2、久泡茶:茶叶泡得过久,很多对人体不利的物质会被泡出来。
  3、冷茶:茶宜湿热而饮,冷茶有滞寒、聚痰之弊。
  4、烫茶:茶一般都是用高温的水冲泡的,但是不能在水温过热时饮用。过热的东西,对人的肠胃是极为不利的。
  5、霉变茶:会有大量毒素。
  6、串味茶:有的味道是有毒素,如油漆、樟脑味等。
  7、浓茶浓茶中含有大量的咖啡因、茶碱等,刺激性很强,饮浓茶可导致失眠头痛耳鸣眼花,对肠胃也不好,有的人饮用后会产生呕吐感。
  
  8、隔夜茶:特别是变了味的茶,即使还尝不出来变味,也多半滋生、繁殖了大量的细菌等。因为茶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大部分不溶解于热水,残留在叶片中,水温较高时,茶叶上的蛋白质便会腐烂,放置一晚后,又会有一种酶菌生成,同时在茶中残留大量的丹宁酸会变成具有刺激性的强烈氧化物,对肠胃造成刺激,引发炎症。所以,隔夜茶不宜饮用。
 
  三、茶对人体的7大健康作用。
  1、振奋精神,消除疲劳,促进感觉器官提高对事物的分辨和理解能力。
  2、能助消化,减轻餐后腹胀不适之感。
  3、能保护内脏器官。茶叶中的生物碱(咖啡碱、茶碱、可可碱),特别是茶碱,能松驰冠状动脉,扩张血管,加强血液循环,从而减轻心脏的负担。
  4、降低血压,防止血管硬化。茶叶中的茶多酚,特别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是一种活性物质,有增强血管壁弹性的作用,同时还能与苍茫叶中的维生素P结合,具有增强血管的渗透作用,所以能降低血压和防止血管硬化。
  
  5、消炎杀菌茶叶中的儿子茶素有明显作用,饮茶对伤寒、痢疾、霍乱等都有一定疗效。
  6、能减轻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伤害和具有抗癌作用。
  7、抗衰老作用。茶叶中的茶多酚其抗衰老作用远远超过维生素E。另外茶叶本身也含有较高的维生素E,虽然不能溶解于水,如果把茶叶磨碎做成茶叶食品,就能得到较高的维生素。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叶冲泡 咖啡因 茶多酚 儿茶素 茶叶 饮茶 炒制 冲泡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古人饮茶重在品
古人饮茶重在品
唐朝前的饮茶历史简介
唐朝前的饮茶历史简介
唐朝饮茶逐渐盛行,唐中期开征
唐朝饮茶逐渐盛行,唐中期开征
唐朝饮茶方式与陆氏茶烹饮法
唐朝饮茶方式与陆氏茶烹饮法
韩国人饮茶史简介
韩国人饮茶史简介
茶文化中的饮茶者哲学
茶文化中的饮茶者哲学
神经衰弱者如何饮茶?
神经衰弱者如何饮茶?
胃病患者如何饮茶?
胃病患者如何饮茶?
道教与茶及饮茶习俗
道教与茶及饮茶习俗
了解饮茶量
了解饮茶量
茶道中饮茶环境的要求与设计
茶道中饮茶环境的要求与设计
不宜饮茶人群:孕妇
不宜饮茶人群:孕妇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