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界名人 > 茶人故事 >

茶圣陆羽和他生前身后的那些茶事

时间:2016-09-06 16:18来源:陆羽茶道院 作者:茶小仙浏览:
喝茶这嗜好,南北朝时只有南朝文人爱。《洛阳伽蓝记》里就写,南朝人到北魏首都洛阳住,不吃羊肉喝牛奶,天天吃炖鲫鱼喝清茶。到唐初,因为佛教的推行,和尚们喝茶的习惯才慢慢被其他人学去,但也都是随便瞎喝。而后世许多人都说,在中国喝茶真正算个事,就是在中唐出了陆羽后才开始的。 唐朝之前所谓喝茶,就是熬茶汤喝。熬茶汤就像熬
普洱茶
喝茶这嗜好,南北朝时只有南朝文人爱。《洛阳伽蓝记》里就写,南朝人到北魏首都洛阳住,不吃羊肉喝牛奶,天天吃炖鲫鱼喝清茶。到唐初,因为佛教的推行,和尚们喝的习惯才慢慢被其他人学去,但也都是随便瞎喝。而后世许多人都说,在中国喝真正算个事,就是在中唐出了陆羽后才开始的。
唐朝之前所谓喝茶,就是熬茶汤喝。熬茶汤就像熬菜汤,把采下来的细小茶叶往锅里一扔,在水中煮熟煮烂,等熬得混混稠稠的,就盛到饭碗里喝,还要调味,放上葱片姜片橘子皮,怕苦就再加大枣薄荷,囫囵一煮,这是粥茶。                                                       
粥茶从西汉就有记载,三国魏晋南北朝都喝,魏晋爱风雅的士大夫稍讲究些,于是有东晋一位叫杜育的老师,为喝茶之事写了篇《荈赋》。荈,就是晚采的秋天茶叶。杜老师说,茶叶种在山珍汇聚的高山中,初秋农闲时候,可以约上好友一起去山里采茶煮茶煮茶要选岷江上游的清水,茶碗要用越州窖出的陶器,舀茶汤要像古代首领分酒那样,用剖开的葫芦,而熬好的茶汤得是茶末下沉而泡沫上浮的,最好白色的泡沫还亮如积雪。杜老师如此小情小调的一个人,其实却是打仗的能手,在正史里寥寥露过几次脸,都跟战事有关,他最后在洛阳沦陷时战死,死后便很少被提起,直到400年后,陆羽把他写进了《茶经》。     
陆羽是唐朝中期时候的竟陵人(今湖北天门市)。他活着的时候,在当皇帝的是唐玄宗的儿子和孙子。
         
陆羽这人没家没业,也没长期做官,有关其生平最切实的记录,都来自他的自传。自传说,他三岁时做了孤儿,被有名的大和尚捡回去养;九岁学写文章。大和尚要他出家学佛,他却要拜孔子学儒。大和尚不高兴,就不给书读,又专拿扫寺院、洗厕所的活来逼他,又让师兄们修理他。陆羽的日子辛苦又烦闷,死扛到11岁,终于跑出寺院,干脆去戏班做了伶人,专演丑角讨生活。大和尚追来看他这样,于是罢了罢了,再不逼他出家了。陆羽当艺人当到16岁,在沧浪水边演节目时,碰到了当时新来的太守李齐物,李齐物觉得这孩子有点不凡,于是写推荐信,让他去跟隐居在火门山的邹先生学学问。再后来,他就成了一个四处做学问写文章、另加交友游玩的文化人。   
他的自传写于29岁,是为向一班新朋友介绍自己。这年,他跑到湖州苕溪隐居,只跟和尚隐士谈天喝酒,或常常一人游走在山野里。陆羽在湖州的朋友都是那会儿蛮有趣的读书人,其中大有名的比如诗僧皎然。皎然也是一位饮茶大家,写了《茶诀》,后失传,陆羽写了《茶经》,被膜拜到现在。
         
《茶经》全文7000字,利利索索写了一个采茶制茶、茶具与烹煮、喝的办法与历史风俗的全指南。不仅简单明了,还带着陆羽本人特有的挑剔和朴素。比如他说唐代以来,喝茶都是往茶里放上葱姜调味使劲熬,这跟喝沟渠水差不多;又说煮茶的水要选流得不急又不慢的活水,且水煮过三沸就老得不能喝;又说,选煮茶的锅子应选生铁锅,石头和陶瓷的虽好看可不耐用,银质的干净耐用,可这样就太奢侈了;又再说,下茶后第一沸的水,第一碗为隽永,要存着,此外一锅最好就做三碗茶,顶多五碗,再多就损失味道。做茶时数着人做,五个人时做三碗,传着喝;7个人就做五碗;要是六个人呢,也还是三碗,不过是多一个人,少喝的用那碗隽永来补罢。就这样,《茶经》成了此后的茶界宝典。而陆羽本人只过了60多年,就被江南的茶商们奉为茶神。
    
陆羽写《茶经》,将茶分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而此时不管什么茶,喝时总要把茶叶烤干,磨成小米大的碎茶末再煮,煮茶的水要先放盐,此外最多三沸,这叫煎茶法。煎茶的口味没茶粥那样杂而重,也讲究茶的本味和茶面的泡沫,品的是入口虽苦但咽后回甘。然而又后来,苦也不受用了,喝茶者开始追求只有甘香的茶,接着就有了不用煮的点茶法。     
宋朝时候的点茶法,是要把茶叶反复榨干汁水与颜色,去掉一切可能的草木气和苦涩味,然后碾磨成要多细有多细的粉末。把这粉末在茶碗里放一些,再用个长颈大茶瓶浇滚水冲开。这做法有点像现在刷藕粉,先倒点水把茶末搅和成匀匀的茶膏,接着用滚水边浇边击拂。击拂其实就是搅和。搅到水和粉末完全合一,绝无水茶分离,且表面泛起一层细密的泡沫,茶就点好了。
        
宋朝人从上到下都爱点茶,且他们口味超特别。一碗宋朝的好茶,讲究的是颜色乳白,越没茶叶的青绿越好;味道甘香,越没茶叶的清苦越好;水茶交融,越没茶水的透净越好。为了达到这些变态标准,宋朝制茶除了反复榨干茶叶的汁水,直到绿叶变成白色,之后还要把白茶磨成细到有点粘手的茶粉,接着加龙脑麝香之类的香料,最后为了获得变态白效果,有些还加米粉,还加枸杞绿豆。各类香喷喷白乎乎的茶末最后要压制成茶饼茶团,等喝的时候捣成块,再用小石墨、小茶碾重新碾碎,过罗筛,等浇。      
宋朝最好的茶是福建建安凤凰山的北苑茶。北苑茶都取嫩茶芯,反复蹂躏到惨兮兮白,然后制成表面有龙凤图样的茶团做贡茶。宋仁宗时,一个小龙团有四两黄金那么贵,还买不到。真好喝吗?反正不知道!《茶经》里也讲磨碎茶做茶饼,但主张制茶时尽可能不损失茶汁好保存茶味。不过宋朝人说了,那茶不好,劲小味淡,一去汁水就成草,我们建安茶是因为太够劲,所以去成白色了才好喝呢。
          
嗯,不管是有多劲,龙凤茶团从宋朝风光到元朝,汉族文人没官做,喝茶钱也缩水,民间便开始改喝散茶。蒙古贵族虽觉不出龙凤团那白乎乎淡西西的糊糊有啥好喝,但他们不愿意改老规矩,于是勉勉强强当贡茶,喝到被汉人抢回江山。        
可等明朝的朱元璋一上台,因为深怕南宋那种安逸奢靡的气息又来麻醉人,劳神费力的上贡团茶干脆被废了,改为散茶。仍愿意做团茶的地方,此后便大多做出口,而朱元璋在宫里带头要求喝散茶。         
散茶就是炒青茶,用现在通用的沏泡法。过去点茶时放在炉子上烧水用的长颈水瓶,现在直接在里面放茶叶,再灌上滚开的水,就成了泡茶壶。这以后茶不磨碎,不加盐,不加米粉,不求浓稠,长什么样喝什么样。
          
宋元时候那一大套磨茶,筛茶,搅和茶的工具家什,后来当古董流去日本,随之点茶法也成了日本人喝茶的基本法。到16世纪,日本战国出了个叫千利休的人,千利休给点茶法加上器物、仪、茶室美学,又讲了一通和敬清寂的道理,从此奠定了日本茶道,成了开宗祖师。          
明朝开国后,第二个皇帝是朱元璋的孙子朱允文。朱允文没经验,上台就搞削藩,惹急了他叔叔燕王朱棣。朱棣遂起兵造反,花三年干掉小皇帝,自己龙袍加身。     
朱棣是朱元璋第四个儿子,他有个排行第十七的弟弟叫朱权。朱权这人不爱打仗,也不爱帮腔,哥哥和小皇帝打架时他本想看热闹,谁知被朱棣强逼着帮了忙。传说朱棣本来许诺了朱权大好处,但他坐了江山后又嫌朱权碍眼,于是夺了他兵权,把他从河北到了江西。那会儿朱权25岁,身旁常伴哥哥的密探监视。于是在后来没头的漫长年月里,年轻人必须扮演成无所求、不上进、爱玩闹的闲散人士以活命。大把时间,他开始学道修仙,玩占卜看星座,写杂剧本子,制乐谱,造古琴,此外就琢磨喝茶。
(责任编辑:润生)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普洱茶 喝茶 普洱 好茶 茶叶 饮茶 茶具 茶道 泡茶 茶膏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茶叶枕头的好处
茶叶枕头的好处
细数普洱茶的各大“门派”
细数普洱茶的各大“门派”
普洱茶的其他用途
普洱茶的其他用途
干仓普洱茶喝湿仓普洱茶的区别
干仓普洱茶喝湿仓普洱茶的区别
陈皮普洱茶的功效特点
陈皮普洱茶的功效特点
安徽茶叶价格连续3季度下跌
安徽茶叶价格连续3季度下跌
六枝特区依托茶产业打造区域大
六枝特区依托茶产业打造区域大
湖南沅陵荣登全国重点产茶县百
湖南沅陵荣登全国重点产茶县百
茶百戏:复活的千年茶艺
茶百戏:复活的千年茶艺
日照推进茶树良种繁育
日照推进茶树良种繁育
初级茶艺师要具备什么样的基础
初级茶艺师要具备什么样的基础
喝茶的好处和坏处
喝茶的好处和坏处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