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春茶那会儿,
	就有许多游客上茶山买茶的故事,
	为此许多茶商表示了他们的担忧:
	茶农直接和客户对接,游戏规则将被破坏。
	而有茶友则指出,
	这是互联网时代新规则建立的开始。
	并列举了如下理由:
	第一、喜欢古树茶的人越来越多,
	他们有这个购买力;
	第二,茶山的火爆带动了经济,
	只有厂家才会上山收茶,
	现在则不一样,交通越来越便利,
	第三,互联网时代,大家基本会使用手机微信,
	就算茶一代没读过多少书,但茶二代就不一样了,
	这是时代进步的必然,是互联网趋势使然。
	隐隐害怕资源将被分散、将被别人共享...
	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以老班章为例,
	我们来看一看上山的游客到底买走了多少古树茶!
	所以,老班章游客暴涨,最好拿来说这个事儿。
	游客到底有没有买茶,买了多少茶,
	当地茶农最有发言权!
	据老班章53号前任村长杨忠才透露:
	游客一般是来玩的,不是来买茶的!
	而且游客想买,一般也买不到,
	因为我们自己家做的茶叶是要和老板签约的。
	茶农:
	好多游客之前从未听说过老班章,
	他们是带着好奇心和兴趣来玩的。
	有一天来了好多游客,光散客就是一百多个,
	接待了一天,带下去又带上来。
	虽说每天的人流量大,
	但这些前来观光游玩的游客一般不会买茶,
	就算买也买不了多少。
	茶农:
	我们现在做的茶也是给自己的老客户做,
	散客多是多,
	我们家的这个位置也挺好,一年最少来几百个,
	但是我们卖散客的茶很少。
	今年卖出去的也没有几公斤,最少的几百克,
	但是买一两泡的也有。
	我一点都不夸张,
	有一天来了七八十个客人,
	那天就光喝了2公斤的茶叶,没有卖,但是人家来到了就要试茶。
	结论:
	这就是事实真相,游客大都是来玩的,
	买茶的微乎其微,基本不买。
	担忧游客加入收茶大军,
	这样的担忧未免托大。
	谁给的价高,就会卖给谁,完全不顾合约。
	这样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但并不是有的茶农都不守信。
	而从另一个专业技能层面来讲,
	也要掌握茶商的专业技能,
	再在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
	两者互相借鉴、互相同化,或许行业会更规范、更健全一些。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是,
	人们不会骂茶农像个商人一样太精明、变得不淳朴了。
	好像商人精于计算就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
	好像茶农一辈子就该得淳淳朴朴、憨厚有爱、
	让利于茶商,逆来顺受,忍受忽悠。
	其实,不论是哪行哪业,还是由品质说了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