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厂家 > 厂家品牌新闻 >

“一带一路”中的天赐普洱

时间:2015-06-14 15:29来源:未知 作者:玲儿浏览:
普洱,是古普洱府所在地,茶马古道的源头。2015年2月28日,美丽中国-2015丝绸之路旅游年云南启动仪式在普洱市宁洱县那柯里茶马古驿站举行,提出了游七彩云南探茶马古道的旅游年云南宣传主题,打响了云南开发南方古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旅游线路和产品的序幕,也为作为茶马古道源头的普洱市带来了新的利好和机遇。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
普洱茶
 
    普洱,是古普洱府所在地,茶马古道的源头。2015年2月28日,“美丽中国-2015丝绸之路旅游年”云南启动仪式在普洱市宁洱县那柯里马古驿站举行,提出了“游七彩云南·探茶马古道”的旅游年云南宣传主题,打响了云南开发“南方古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旅游线路和产品的序幕,也为作为茶马古道源头的普洱市带来了新的利好和机遇。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在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图们江地区开发合作以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框架下,普洱在推动云南省同东南亚、南亚、中亚等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带一路”中的天赐普洱
 
  普洱,具有“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区位优势,是云南省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国际区域旅游集散地和链接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的交通枢纽地。与越南、老挝、缅甸“山脉同川,江河同源”,国境线长达486公里;被誉为“东方多瑙河”的澜沧江-湄公河纵贯全境,紧密地将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五国联系在一起;曾是享有“南方丝绸之路”美誉的 “茶马古道”起点,被公认为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带和普洱茶文化的源头,是世界茶文化的亮点、辐射点、聚焦点。
 
  “天赐普洱”是对普洱地理区位的最好诠释。历史上的普洱,就是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自元代起普洱茶就通过东南路、南路、西南路茶马古道销往东南亚国家及远销欧洲。今天的普洱,地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中心地位,是国家桥头堡建设的“堡中堡”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
 
  “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为发挥普洱独特的区位优势,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发展大旅游产业,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对此,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驱动下,普洱也将抢抓机遇,发扬茶马古道精神,切实提升“天赐普洱世界茶源”城市品牌。
 
  “一带一路”拓展旅游新发展空间
 
  随着国家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建设长江经济带等战略,为普洱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从明、清开始,在普洱大地上就有一条与“丝绸之路”一样闻名遐迩声名远扬的“茶马古道”。伴随着悠悠马帮驼铃声声的步伐,这条古道从普洱出发,踏出了向北、向西、向南延伸的五条茶马古道,接内地、达京城、通邻国,一直延伸到欧洲大陆,形成了国际国内茶文化、民族文化及商贸往来交流的重要通道。“茶马古道”被后人称作“南方丝绸之路”。
 
  可以说,普洱开放的历史源远流长,无论是古时的茶马古道,还是国家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还是如今实施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普洱都在积极谋求改革开放与繁荣发展。
 
  对此,普洱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2015年将在普洱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抓住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南省建设旅游强省和普洱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重要机遇,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理念,着力塑造“天赐普洱、世界茶源”城市品牌形象,积极谋划推动普洱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突出重点项目建设和旅游形象提升,继续深化推进与中坤、东软、金洲等企业合作,确保“边三县”茶祖历史文化旅游项目、茶马古道遗址公园等重大重点建设项目有力推进;开通普洱市至老挝边境旅游,实现4A级景区零突破;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加大旅游信息化工作力度;大力推进旅游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产业。
 
    获批五条边境旅游线路
 
  普洱将被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规划建设,“一带一路”战略也将把普洱历史性地推向对外开放的前沿。目前,普洱市有勐康、思茅港2个国家级一类口岸和孟连1个国家级二类口岸,还有17条边境通道与缅、老、越三国相连相通,昆明至曼谷国际大通道和即将开工建设的泛亚铁路(中线)穿境而过,交通的后发优势日益凸显。
 
  据介绍,目前国家旅游局已经批复同意了5条普洱经勐康口岸出入境的边境旅游线路(普洱市至老挝丰沙里省、乌多姆塞省、琅勃拉邦省8日边境旅游线路;普洱市至老挝丰沙里省、乌多姆塞省6日边境旅游线路;普洱市至老挝乌多姆塞省、琅勃拉邦省6日边境旅游线路;普洱市至老挝丰沙里省3日边境旅游线路;普洱市至老挝乌德县1日边境旅游线路)。由此,普洱与周边国家的国际旅游合作将不断加强,特别是与老挝北部三省开展边境旅游交流与合作将不断推进,对外事业将不断发展,将极大地促进普洱市乃至云南省对外开展旅游交流与合作,普洱边境旅游也将成为云南对外合作的重要内容,发展前景广阔。
 
  力争202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突破300亿元的目标
 
  在国家、省级宏观政策的引领下,普洱市立足市情高位谋划,将普洱打造成为“国际性旅游度假休闲养生基地”。通过进一步的提升改造和开发,将稳步推进普洱国家公园二期、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提升改造、茶马古道遗址公园、普洱市“边三县”茶祖历史文化旅游、哈列贾乡村音乐小镇、西盟勐梭龙潭、景谷悬崖酒店以及江城跨境旅游等项目,即将实现4A级景区“零突破”。力争到2020年,普洱市旅游业实现“三突破、两提升”,即实现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300亿元、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3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到10%以上、游客人均消费提升到1700元以上。
 
  同时,在今年的工作中,普洱将认真贯彻落实《旅游法》及《云南旅游条例》,继续做好旅游市场整治工作。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做好旅游要素产品等级评定、监管、服务工作。做好开通边境旅游线路后续相关工作,争取勐康口岸早日实现组团边境旅游业务。做好旅游培训工作,并结合旅游行业实际,加强旅游系统服务技能培训、旅游管理培训、安全生产培训等各项培训工作,培养更多的旅游人才。
 
    规划打造国际性旅游度假休闲养生基地
 
  作为云南乃至全国发展生态旅游最具优势的地区之一,普洱市将依托区位、环境、气候、人文等资源优势,牢固树立“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服务”观念,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云南旅游强省建设新阶段的重要历史机遇期,围绕打造国际性旅游度假休闲养生基地的目标,把普洱建成知名休闲度假基地和全国康体养生旅游目的地。
 
  说起普洱大家都知道,位于祖国西南边陲,身处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绿洲之中,绿色是普洱最大的特色,生态是普洱最大的优势,气候舒适指数高,空气洁净度好,负氧离子浓度高,生物多样性丰富,民族文化绚丽多彩。凡是走近普洱的人们都会感同身受:普洱就是上苍洒落在人间的“伊甸园”,是人们养身、修心、定神、养颜的好地方。
 
  良好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是养生城市发展的基础,在产业层面,借普洱建设绿色经济实验示范区之机,推动旅游与特色农业、文化、餐饮、生态、康体等产业互动发展;开发普洱茶、生态咖啡、生物保健食品等特色旅游产品和纪念品;大力发展旅居养老、生态度假、休闲养生、医疗旅游、老年旅游、森林旅游、沿江旅游、“泛户外”旅游等新型业态,打造全域绿色生态旅游品牌。
 
  今天的普洱,依托“一市连三国”的独特区位,正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推动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积极开发边境游、跨境游产品。正全力打造高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强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景区改造,大力开发健康服务产品,科学规划建设国际知名品牌的五星级酒店和精品度假酒店,精心组织研发特色旅游商品,着力推动民族节庆活动的蓬勃发展,合力开辟边境旅游线路,加快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等,全面调整普洱旅游产业和产品结构,大幅提升普洱旅游的品质和层次,把普洱打造成为绿色环境让人爽心、健康食品让人放心、诚信友善让人安心、休闲养生让人舒心、幸福生活让人欢心的旅游度假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
 
(责任编辑:润生)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普洱茶文化 茶马古道 茶文化 普洱府 普洱茶 普洱 茶树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为什么普洱茶都这么耐泡呢?
为什么普洱茶都这么耐泡呢?
红酒论酒庄普洱看山头 光认生
红酒论酒庄普洱看山头 光认生
投资普洱茶先搞清楚这四个问题
投资普洱茶先搞清楚这四个问题
被嫌弃的普洱茶“老黄片”
被嫌弃的普洱茶“老黄片”
再聊聊普洱茶拼配
再聊聊普洱茶拼配
民间普洱茶饮无定法
民间普洱茶饮无定法
品尝普洱:苦能化甜涩要化甘
品尝普洱:苦能化甜涩要化甘
不了解这些不敢说懂普洱茶
不了解这些不敢说懂普洱茶
云南普洱茶的冲泡技巧(完整版
云南普洱茶的冲泡技巧(完整版
普洱夏茶比普洱春茶差在哪里
普洱夏茶比普洱春茶差在哪里
简述普洱茶上个世纪的三个阶段
简述普洱茶上个世纪的三个阶段
芳村普洱茶市场新动向
芳村普洱茶市场新动向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