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宝五年(746)丙戌 十四岁
	在竟陵,受刺史李齐物的赏识和关照,并被赠予诗集,受到鼓励,潜心学习。
	李齐物:生平见《旧唐书》卷一一二。曾任怀、陕二州刺史和刑部尚书、京兆尹、太子太傅等职,为官严整,清廉自饬,卒于上元二年五月。
	天宝六年(747)丁亥 十五岁
	陆羽在竟陵,受李齐物推荐资助,到火门山从邹夫子学习数年。
	李齐物贬竟陵太守在天宝五年秋,推荐陆羽从师邹夫子学习,当在此时间后数年。
	火门山:即天门山,在今天门市西。传因汉光武帝行兵举火夜渡此山得名。后因俗避忌“火”,遂改今名。
	天宝七年(748)戊子 十六岁
	天宝八年(749)己丑 十七岁
	天宝九年(750)庚寅 十八岁
	天宝十年(751)辛卯 十九岁
	天宝十一年(752)壬辰 二十岁
	崔国辅出守竟陵,与陆羽结游三载,友情深厚,有诗歌合集流传。临别,崔有白驴、犎牛相赠陆羽。
	崔国辅:生卒年不详,吴郡(苏州)人,一说山阴(绍兴)人。生平见《新唐书》卷七二下《宰相世系表二下》、《唐诗纪事》卷一五、《唐才子传》卷二。今存诗四十一首,见《全唐诗》卷一一九。
	诗与王昌龄、储光羲等齐名。
	天宝十二年(753)癸已 二十一岁
	天宝十三年(754)甲午 二十二岁
	天宝十四年(755)乙未 二十三岁
	天宝十五年、唐肃宗至德元年(756)丙申 二十四岁
	夏,安禄山叛军进逼长安,玄宗逃往四川。陆羽愤作《四悲诗》,加入难民队伍逃亡,流落至吴兴(今湖州),结识诗僧皎然。
	皎然:字清昼,俗姓谢,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谢灵运十世孙。通佛典,博涉经史诸子,文章清丽,尤擅于诗,天宝年受戒出家。生平见《全唐文》卷九一九释福琳《唐湖州杼山皎然传》。《全唐诗》存诗七卷,著有《诗式》五卷、《诗评》三卷。
	至德二年(757)丁酉 二十五岁
	至德三年、乾元元年(758)戊戌 二十六岁
	陆羽考察茶事至南京,居栖霞寺,皇甫冉有诗相送。
	《全唐诗》卷二四九皇甫冉有《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诗
	采茶非采菉,远远上层崖。
	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
	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
	借问王孙草,何时泛椀花?
	皇甫冉:字茂政,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诗巧于文字,发调新奇,为时所重。生平见《新唐书》卷一二七《本传》和卷六十《艺文志四》《皇甫冉诗集注》、《全唐文》卷三八八独孤及《唐故左补闕安定皇甫公集序》。《全唐诗》存诗二卷。
	乾元二年(759)己亥 二十七岁
	秋,陆羽回到湖州,皎然有《赠韦卓、陆羽》诗相赠。
	《全唐诗》卷八一六皎然《赠韦卓、陆羽》诗云:
	只将陶与谢,
	终日可望情。
	不欲多相识,
	逢人懒道名。
 
                        (责任编辑:茶小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