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论茶 >

人人都想买好茶,到底何为好茶?何为“适合自己的茶”?

时间:2019-05-08 11:30来源:邹氏茶叶 作者:佚名浏览:
人人都想买好茶,到底何为好茶?何为“适合自己的茶”?
者,人在草木间也。由此观之,谈怎能离开人?因人而生,随人而变,而人们在永不停歇的脚步中,寻找着人、茶、自然的交融。你也许无法想象茶的包容,那些不同的风俗、文化、信仰、竟然在小小一杯茶中,便能得到奇妙而又和谐的融合。
 
这些年,茶友品茶过程中听到最多,最任性的一句话莫过于“适合自己的茶才是好茶”。其意思是:我自己觉得好的茶才是真正的好茶。仿佛,懂不懂茶无所谓,好茶与否的标准本就根植于每个喝茶者的内心。
 
但事实上,每一个开始对喝茶感兴趣的人,却总是急切于跟资深茶友们交流。无论是喝到一款第一次接触的茶品,还是一款早已习惯了的茶品,他们都会期待着从交流中找寻可以消化的认知,或为了印证自己的习惯判断,或为了获得更多辨识好茶与否的经验。
 
如此以来,他们的行为指向又似乎跟其嘴边挂着的“适合自己的茶才是好茶”的逻辑不相符。面对他们这种纠结的表现,我通常半开玩笑地说到:一款茶,是否适合于你,只有你自己知道,我是不可能感知的,那么,你咨询我还有什么意义?
 
其实,跟学习其它知识一样,辨识好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习的目的就是给“适合自己的茶才是好茶”一个更加笃信的理由,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好茶与否的标准”真正根植于自己的内心。显然,要懂得何为“适合自己的茶”是需要学习的,并非只要你愿意喝,好茶与否的标准就会已然于心的;显然,学习那些千百年来被大家普遍认知的关于好茶辨识的规则,才是让好茶与否的标准了然于心的唯一途径。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68岁时对自己人生的一个总结,也一语道出了儒家修行的六个重要阶段:止,定,静,安,虑,得。其中的逻辑关系如《大学》书云: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我以为,这番话的重点在于“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逻辑。矩,规矩也。意思是,一个人只有真正了解规矩,才懂得敬重规矩,才可以行走在规矩之上感知真正的美,才可以遵从自己内心的呼唤,随心所欲地构建新的规矩,新的美。
 
纵观人类一切决定社会进步的学科,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知识的积累从古至今,我们学习的越多,我们“从心所欲”的念欲就越强。这也是为什么所有国家的高等教育阶段有大专、本科、研究生之分,所有的高等教育结果有学士、硕士、博士之别的道理所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决定不同的学习结果,并由此产生了不同的人生境界。
 
习茶亦如此,一个品茶高手往往是睿智且懂得美感的茶者,他们不但有情趣和能力建立起非常真实有效的“实用知觉经验”库,有智慧和耐心去明白好茶之所以好的科学逻辑,而且他们有着区别于常人的近乎偏执的美感追求。”这里的“睿智”是需要学习来造就的,而学习的结果就是建立有效的“实用知觉经验”库;这里的“近乎偏执的美感追求”就是“从心所欲”的念欲,而“从心所欲”的结果就是沉淀新的合理的认知。
 
这是一个合情合理的阶段,也是每一个热爱品茶者必经的阶段。我们只有学习了,了解了关于好茶的规矩,才可以建立起对好茶认知的笃信,才能更清晰地建立起“适合自己的茶”的实用知觉经验库。
 
为了真正懂得何为“适合自己的茶”,请“从心所欲,不逾矩。”
(责任编辑:品茗在心)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喝茶 好茶 品茶 风俗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一片茶叶”如何幻化成“一杯
“一片茶叶”如何幻化成“一杯
高山云雾出好茶
高山云雾出好茶
安心无农药好茶品鉴会
安心无农药好茶品鉴会
高海拔出好茶的原因
高海拔出好茶的原因
川南出好茶 僰道茶香浓
川南出好茶 僰道茶香浓
好茶对人身体影响
好茶对人身体影响
自我认为的好茶标准
自我认为的好茶标准
一斤好茶60000个芽头是这么来
一斤好茶60000个芽头是这么来
焙一壶好茶 去聆听茶的心事
焙一壶好茶 去聆听茶的心事
情感亦如一盏好茶汤
情感亦如一盏好茶汤
好茶都是斗出来的
好茶都是斗出来的
求一好茶杯 不如求一杯好茶
求一好茶杯 不如求一杯好茶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