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禅一味 >

于一切法不取不舍 即见性成佛道

时间:2014-11-09 16:56来源:未知 作者:玲儿浏览:
禅师论禅,是要排斥法执、我执,以便自悟本性。执,即束缚。就如吃茶去,如拘泥于此三字,死钻牛角尖有可能成为人们理解上即悟道的束缚。因此禅宗是要人们做到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见性成佛道。也就是说要达到内外不住,来去自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坛经》)的精神境界。禅茶的深厚基础,缘真实体验的深刻性。 正是在悟这一点上茶与

普洱茶


   禅师论禅,是要排斥法执、我执,以便自悟本性。执,即束缚。就如“吃茶去”,如拘泥于此三字,死钻牛角尖有可能成为人们理解上即“悟道”的束缚。因此禅宗是要人们做到“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见性成佛道”。也就是说要达到“内外不住,来去自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坛经》)的精神境界。禅的深厚基础,缘真实体验的深刻性。​
  ​
  正是在“悟”这一点上茶与禅有了它们的共同之点。所谓“体验有得处,皆是悟”,“必工夫不断,悟头始出”,“古人把此个境界看作平常”,都与茶及茶事活动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
  ​
  茶事及其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极平常而自然的境界,然而真正要有高深的境界又必须是工夫不断,“悟头始出。”虽然“凡体验有得处,皆是悟”,但此体验本身即得来不易,必工夫不断,方可有悟。进而言之,悟虽可得,亦随时可失,所以说“得火不难,得火之后,须承之以艾,继之以油,然后火可不灭”。这就全然是一个保持境界的事了。​
  ​
  禅宗的茶事活动之所以日益讲究,甚至将其化为一个艺术境界,奥妙全在于此。​
  ​
  赵州和尚的“吃茶去”早已从具体实际生活上升到超脱物我的一种“悟”,从而具备了一种崭新而深刻的文化意义。如果我们仅仅依据茶的醒脑提神的药用功能,对禅宗的坐禅修持的证道法,倒有解释的用场,但对慧能以后禅宗那种“见性成佛”,不靠禅定的那种顺乎自然的境界,则很难解释得通。说到底“吃茶去”,是和“德山棒,临济喝”一样的破除执著的特殊方法,是要去除人们的执著,一任自心。​
 

(责任编辑:一凡)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普洱茶 普洱 吃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