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营销 > 市场分析 >

茶产业的困惑

时间:2016-08-08 15:07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茶小仙浏览:
说起中国茶,有着几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产品,至今方兴未衰。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及消费者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许多茶企业面临困境,产品卖不动,他们存在着迷茫与困惑。 有人说,茶过剩了,也需要供给侧改革,真的如此吗?当然不是,我认为,目前茶产品不是过剩问题,而是需求不足问题。如何挖取消费者需求,才是做大做强
普洱茶
说起中国茶,有着几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产品,至今方兴未衰。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及消费者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许多企业面临困境,产品卖不动,他们存在着迷茫与困惑。 
有人说,茶过剩了,也需要“供给侧”改革,真的如此吗?当然不是,我认为,目前茶产品不是过剩问题,而是需求不足问题。如何挖取消费者需求,才是做大做强茶企的光明大道。那么,中国茶产业目前面临着哪些困惑呢?它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品质与品牌”的困惑 
本来,品质和品牌是一脉相承的,如果我们把品质比作根的话,那么,品牌就是果。大家知道,没有根哪会有果呢?两者逻辑关系十分清晰。但是,许多茶企仍然对品质和品牌存在困惑,潜意识地把它成为跷跷板。 
当前,许多茶企对品质存在误区,他们过分强调所谓“好山好水出好茶”,把茶产地的某些物质条件如水质、空气、环境等因素绝对化,甚至把死去数百年、上千年的古人攀上亲戚,拉上关系,证明XX茶文化的源源流长,给自己产品贴金,他们过分强调“天然、环保、产地”的品质,造成茶企诉求几乎同质化。如今时代变化了,己经发展到互联网时代,但他们的经营意识仍停留在农业经济时代,同消费者以及茶行业的发展趋势存在很大落差,造成了行业散乱,消费者需求严重不足。 
同时,我在市场的调研中发现,很多茶企品质参差不齐,“面子”工程大于茶的价值,品牌除了名称、标志、VI、包装等外观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性外,大部分经营几乎同质化,很难找出差异性,十分不利于品牌的区隔和塑造,仍然缺乏系统性、前瞻性、科学性的品牌意识,以及现代营销FromEMKT.com.cn手段,比如众筹、电商、微信、OTO等整合营销模式,品牌建设短板十分凸显。 
众所周知,品牌有“三度”即知名度、忠诚度和美誉度。以前,茶企业多以提高质量为主要发展手段,信守所谓“好山好水出好茶”,忽视了广告宣传;现在许多企业如大益、八马等茶企,不惜斥巨资进行广告宣传,提高了品牌知名度,但由于诉求不精准,造成资源浪费。再加上有一些企业将名称、包装、产地等作为的品牌全身,刻意求新、求奇、用来博眼球,由于品牌塑造急功近利,陷入了“赚吆喝、卖不动”的怪圈,使品牌更难于自拔。 
因此,如何挖取消费者需求?如何做好顾客忠诚度和美誉度?成为茶企做大做强的必修课,我们不是为了营销而营销,而是站在品牌战略高度;不要过分诉求产地“品质”,而是深层次挖取目标消费者需求,运用“互联网”工具,做到多层次的整合营销,比如创新的OTO模式就是一种好的出路,它十分适合茶企发展。问题在于,如何做好这种模式?它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与资源整合,在此,不再阐述。   

二、“品位与文化”的困惑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它作为情感交流、精神表达和文化张扬的载体,表现出人的价值取向。饮茶时,由于每个人的品味有所不同,品位也有高有低,它所感悟的文化境界差距很大,为此,消费者需求更加细分化。 
许多茶企在“品位与文化”方面十分困惑,由于没有市场调研,充分研究消费者心理和消费习惯,准确地细分市场,没有把“品位”和“品味”的消费群细分区隔,产品单一,结果造成茶文化整体品位不高。 
甚至,一些企业引导消费方面存在严重的市场化色彩,过分宣扬茶的社会功利性,比如送礼佳品云云,或者强调“高尚”文化,把一种至尊、等级观念强加给消费者,好像喝高价茶就高贵,喝低价茶就贫贱,对消费者心理产生严重误导,再加上缺乏产品创新驱动,造成了消费需求不足,最终使产品卖不动,形成了生产过剩的假象。 
当前,仍有一些企业仍不是在市场调研上下功夫,认真研究与细分消费者,而是热衷于一夜成名,做一些表面文章,虽然获得了一定效果,但事后一段时间后,企业停滞不前,教训深刻。比如云南XX茶企,从茶的“品位与文化”方面下足了功夫,挖掘出某伟人为品牌背书,定位为“领袖级好茶”,花巨资广告宣传,由于通过广告的拉力,虽然当年实现销售快速增长,打开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是,近来产品又卖不动了,某品牌茶企又陷入了“品位与文化”的困惑之中。 
如何办呢?我们知道,企业应该做好品牌定位至关重要,一切以消费者为中心,只有找准目标消费者,细分市场,精准定位,才能确定品牌的“品位与文化”取向,赋予产品更多的文化内涵,这样建立起的品牌,才会有无穷的生命力,而不是“自我为主”,让消费者被动认同的“品位与文化”,否则,品牌成了无源之水,文化也成为无本之木。 

三、“创新与发展”的困惑   
我们知道,茶的发展从“天然茶”到“工业茶”,目前己经进入“科技茶”的发展阶段,一些物质条件完全可以依靠科技手段创造出来。当然,我不能否认天然、环保茶的产品属性,以及种好茶的独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但是,茶既是健康食品,又可以作为其它产品的原料,创造出更多消费者喜爱的产品,比如茶饮料、中成药茶、茶食品等,很可惜,几千年来,至今中国茶仍然停留在“高贵”的自我“饮品”文化陶醉中,创新意识十分淡薄,掐手指数来,全国性品牌寥寥无几,令人十分费解。 
目前,中国茶产业正处于“创新与发展“的困惑期,许多茶企想创新,但不知道如何着手?在此,我举如下两个创新例子,给企业更多启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喜欢“天然、健康”食品,我有一位朋友是做茶企的,在我们认识之前,一直苦于茶叶卖不动,因此,只有创新才能改变目前现状。 
我们采用了“茶 餐厅旅游”整合营销方式,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以茶为主题,结合自己的产业优势,改造专卖店,开了以茶为卖点的素食馆,连锁经营,它所有菜品和汤都是以茶为原料,比如茶西饼、茶虾、茶豆腐等等,强调“天然、环保”的茶菜品,做到十分极致,深受消费者喜爱,在餐厅某一个角落,成为茶叶展厅和销售区域,消费者可以除品尝茶菜之外,又能品饮到好茶,买到“天然、健康”的品牌茶叶;在餐厅的布置上,处处体现“喝茶健康”的理念,潜移默化地告诉消费者,实现了口碑传播。 
同时,我们开发茶为主体的农村生态游,以自驾游和团队游为主,另采用众筹模式,线上线下,实现同目标消费者“吃、喝、玩”的互动,短时间内,打开了茶叶的销量,实现了企业良性的快速发展。 
另一个例子,就是我们知道的“立顿”红茶,通过CCT技术处理,变成小袋的红碎茶,几元至几十元不等的价格,在商场买的如火如荼,每年200多亿的销售总额,令许多茶企羡慕。那么,“立顿”茶如何做到呢?它除了产品创新外,更重要是抓住了现代细分人群的“便利性”痛点,特别是“想喝茶没时间泡茶”的白领人群,如此小小的创新,就能产生如此大销量,企业家们,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反思吗? 
纵观中国茶企,制约发展的瓶颈,最重要的就是缺乏创新。有人说,中国人很聪明,但骨子里缺少创新基因。真的吗?当然不是,古代四大发明,就可以证明中国人的创新智慧。当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召唤下,中国茶产业,只有创新发展,才能发扬光大老祖宗留下的茶文化。 
总之,时代在进步,正如说“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当前中国茶产业的困惑,无论是“品质与品牌、品位与文化”,还是“创新与发展”等方面,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只要顺着时代的潮流,不断地与时俱进,敢于创新,茶产业就会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责任编辑:一凡)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文化 红碎茶 普洱茶 中国茶 茶产业 喝茶 普洱 好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海峡两岸少数民族茶产业交流会
海峡两岸少数民族茶产业交流会
梧州市委副书记蒋海东调研六堡
梧州市委副书记蒋海东调研六堡
大理云龙茶产业发展趋势好
大理云龙茶产业发展趋势好
昌宁传统茶产业转型发展
昌宁传统茶产业转型发展
英红镇举办红茶产业化座谈会
英红镇举办红茶产业化座谈会
新常态下茶产业发展形势解析
新常态下茶产业发展形势解析
茶产业升级前路漫漫
茶产业升级前路漫漫
青岛茶产业发展咨询会举行
青岛茶产业发展咨询会举行
永荣镇18日举行了茶产业新闻发
永荣镇18日举行了茶产业新闻发
崇阳借力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
崇阳借力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
正安县召开茶产业发展专题调度
正安县召开茶产业发展专题调度
黎平县举办茶产业转型升级专题
黎平县举办茶产业转型升级专题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