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瓷器的釉色文化

时间:2018-07-10 10:35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瓷器的釉色文化 黑釉: 黑釉瓷器的烧制始于东汉的早期越窑,但其色不纯。东晋至南朝初的浙江德清窑,烧制的黑釉瓷釉面光亮、釉层均匀、亮黑如漆,显示出较高水平。黑釉主要呈色剂为氧化铁及少量或微量的锰、钴、铜、铬等氧化着色剂。通常所见的赤褐色或暗褐色的瓷器,其
 
      瓷器的釉色文化
  
      黑釉:
      黑釉瓷器的烧制始于东汉的早期越窑,但其色不纯。东晋至南朝初的浙江德清窑,烧制的黑釉瓷釉面光亮、釉层均匀、亮黑如漆,显示出较高水平。黑釉主要呈色剂为氧化铁及少量或微量的锰、钴、铜、铬等氧化着色剂。通常所见的赤褐色或暗褐色的瓷器,其釉料中氧化铁的比例为8%-10%。如将釉层加厚到1.5毫米左右,瓷釉即呈黑色。
      我国古代黑釉分为石灰釉和石灰碱釉两大类。唐代以前属石灰釉,唐代以后基本上都改为石灰碱釉。就黑釉的品种而论,可以分为一般黑釉与花色黑釉两大类。油滴、兔毫、玳瑁、麻酱釉等,即属花色黑釉。
 
      天目釉:
      天目釉瓷是黑色釉瓷的一种。一般黑釉瓷采用含铁较多的粘土制成,这种原料便于取得,因此许多地区均能烧造,生产发展迅速。部分地区借助于优良的原料和先进的工艺及操作技术,创造出许多独特的产品,其中之一就是天目釉瓷。天目釉瓷种类较多,以油滴釉、兔毫釉、木叶天目釉较为名贵。此外,还有玳瑁釉、剪纸漏花、鹧鸪斑等品种。流传至日本的天目油滴釉瓷碗,少数珍品釉中斑点周围显示出深蓝色辉光和金色银色的闪光,称为“曜变天目”。木叶天目釉是选用树叶,通过特殊加工,在釉上烧出叶纹而得,创造于永和镇窑。
 
      油滴:
      油滴釉是黑釉的特殊品种之一,又称“雨点”或“滴珠”,创烧于宋代。特点是在釉面上散布着许多具有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圆点,大小不一,大的直径达数毫米,小的只有针尖大小,形似油滴,故名“油滴釉”。油滴、兔豪以及吉州窑的玳瑁斑为同一黑瓷体系,油滴釉的着色剂主要是铁的氧化物,当温度达到1200℃时,氧化铁发生分解,生成气泡,致使气泡周围氧化铁的含量比其他部位高。随着温度不断提高,气泡不断产生、聚集,而且越来越大,到一定程度时就爆裂,富含铁质的溶体升至釉面于原气泡处密集,随后釉冷却收缩变平,釉面形成饱和状态,然后以赤铁和磁铁矿的形式析出晶体,这些晶体就是我们见到的金属光泽的油滴状圆点。
  
      兔毫釉:
      在黑釉器上透出黄棕色或铁锈色条纹,状如兔毫,谓之兔毫斑,是黑釉的名贵品种。它的形成原因是:在1300℃高温烧制过程中,釉层里的气泡将铁质带到釉面,釉层流动,富含铁质的部分流成条纹,冷却时便从中析出赤铁矿小晶体,从而形成绚丽的兔毫斑。建窑兔毫釉于北宋时始烧,南宋时最为繁盛,元代不再生产,是专为宫廷生产的器皿。外釉不到底,足部露铁锈色胎,黑色釉面上流淌出丝丝兔毫般的纹理。从其外观上可以细分为金兔毫釉、银兔毫釉、灰兔毫釉、黄兔毫釉,也有纯黑釉。
 
      玳瑁釉:
      玳瑁斑始见于宋代,以江西吉安永和窑制器为代表。其釉面黑、黄等色交织混合,黑色中有黄褐色斑纹,有如海洋动物玳瑁壳的色泽。玳瑁釉器的坯体系用含铁量较少的瓷土做成;生坯挂铀,入窑焙烧后再挂一次膨胀系数不同的釉,并重烧一次。由于釉层的龟裂、流动、密集、填缝,便在黑色中形成玳瑁状的斑纹,故称玳瑁釉。除吉州窑外,广西地区有仿吉州窑玳瑁釉标本的发现。
 
      鹧鸪斑
      鹧鸪斑是一种结晶釉,是用含铁量不同的两种黑釉在生坯上挂釉两次,以稍低于烧制其他结晶釉的温度焙烧。因其较多的铁元素在釉里结晶,黑色釉面便呈现鹧鸪羽毛一样的花纹,故名鹧鸪斑。
 
      乌金釉
      乌金釉是一种黑色亮釉,是高温颜色釉中的名贵品种,始创于清代康熙时期。配制乌金釉需要使用浓度较高的优质青料与紫金釉混合。釉中除含有大量铁分,还要有一定量的锰和钴等有色元素。制法是在白釉上吹以黑色玻璃釉,经高温还原焰烧成。景德镇所烧的乌金釉为最纯正的黑釉,光润透亮、色黑如漆。因主要采用景德镇附近所产的乌金土制釉。纯粹的乌金釉器极为少见,多在其上用金彩描绘各种锦地或开光纹饰,但金色都不能持久。
 
      杂色釉
      杂色釉就是除青、白、红、黄、蓝、黑、绿各种釉色以外的颜色釉,包括紫金釉(酱釉、麻酱釉)、紫釉(茄皮紫釉、葡萄紫釉、玫瑰紫釉)、米色釉、仿铜釉、仿石釉、仿木纹釉、琉璃釉等,可谓五彩缤纷、种类繁多。
 
      酱色釉
      酱色釉又名“紫金釉”、“酱釉”、“麻酱釉”。釉色如柿黄色或芝麻酱色,是一种以铁为着色剂的高温釉。
      早在商代后期原始青瓷上就偶有出现,东汉时期比较盛行。多数器物通体施酱色釉,富有光泽、质坚耐用。它是利用一种铁成分较高的原料做成的,说明东汉烧制酱色釉的技术已经纯熟。考古资料证明,所谓“紫定”的釉色实际为酱色。有些酱色釉表面还呈现出红色,故古人又称为“定州红瓷”。明洪武时期的酱色釉是在元代基础上烧造的,釉层均匀,色调似佛教僧侣穿旧的僧衣,因而有人称之为“老僧衣”色。此外,还有外酱色内霁青的品种。
 
      金酱釉
      金酱釉呈色似芝麻酱,故称“金酱釉”。康熙时色浅,雍、乾时釉色重。多施于小件器物上。
 
      紫釉
      紫釉分为高温和低温两种颜色釉。高温釉中最著名的有茄皮紫。由于配料和窑火气氛变化有别,紫釉呈色亦不同,有深、浅茄皮紫和 葡萄紫、玫瑰紫等色。在低温紫釉中,还有清代创作的吹紫。
 
      茄皮紫
      茄 皮紫为高温颜色釉,以锰作呈色剂加入含碱量较高的釉烧成。因釉色像成熟的茄子皮一样的光润,故名。根据其呈色的深浅,又有淡茄、深茄之别。淡茄介于豇豆色、云豆色之间,与红的区别微乎其微。茄皮紫创于明代,在弘治时,其色紫中泛蓝,釉质肥厚光润,所见器型有牺尊和绶带式双耳尊之类。嘉靖、万历时虽然都有茄皮紫釉品种,但造型不及弘治时规整。釉色在嘉靖时有深、浅两色,深者呈黑紫色,常施于大盘、大碗等大型供器之上;浅者,似未熟的茄皮,露淡紫色,多施于较精细的盘碗类,开片者为上等;色纯正、釉坚硬,虽有开片而片绞紧密者为次。
 
      玻璃釉
      玻璃釉又称琉璃釉,以石英为主体,铁、铜、钴、锰为着色剂,铅作助熔剂的低温色釉,主要用于装饰陶胎制品。釉色有黄、绿、蓝、紫等。琉璃釉始见于战国的陶胎琉璃珠,隋、唐、辽时更为发达,明、清仍继续烧造。琉璃釉一般二次烧成,即先烧好素胎再施琉璃釉,然后再经低温烧成。隋、唐时期琉璃釉多用于装饰建筑构件、明器、供器等。明清时期,皇家宫廷建筑、陵墓照壁、宗教庙宇、佛塔以及器具饰件,很多都用此类制品。
 
      花色釉
      花色釉是瓷器的一种多彩装饰釉,始见于唐,盛行于宋,以后各代都有烧制。花色釉瓷是在黑釉、黄釉、黄褐釉、天蓝釉或茶叶末釉上饰以天蓝或月白色彩斑,显得格外醒目。花釉采用两种色料装饰,先上一层底釉,多为黑褐色,再淋洒或涂抹另一色料,常为乳白或淡蓝色,入窑烧成,即为色泽对比强烈的斑块花釉。一般的黑釉多饰以天蓝或月白色斑纹,但比较少见。唐代烧造花釉瓷器装饰方法多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釉混合而成,在施釉时,需要几次挂釉;有的是先施一层底釉之后,再在上面挂其他的色剂或色釉。焙烧时,在一定温度下釉面自然流淌,熔融交织,形成美丽多姿的色泽。花釉有高、低温两种。由于高温花釉在窑内烧成,故又叫窑变花釉,如火焰青、火焰红等;低温花釉在炉中烧成,如炉钧釉等。用花釉装饰的瓷器,釉层凝厚,釉中呈现出互相交错的青、红、青蓝、紫、褐黄、青白等多种颜色,并有针状、放射状的光点、块斑或结晶,加之釉面有光亮的玻璃质感,所以釉色灿烂夺目。
 
      窑变釉
      陶瓷在窑内烧成时,由于窑内含有多种成色元素,经氧化或还原作用,出窑后,釉面色彩斑斓,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它本出于偶然,由于呈色特别,又不知其原理,只知经窑中焙烧变化而得,所以自古称为“窑变”。清代以前景德镇的窑变釉瓷都不是人为烧制的,偶尔烧制的窑变釉瓷也未流传下来,这与当时人们认为窑变釉瓷是“怪胎”,出现窑变即预示不祥,多将其捣毁有关。到了清代,景德镇的窑变釉才开始作为著名色相而专门生产,虽然也入火使釉流淌,颜色变化任其自然。并非有意预定为某种釉色,但已经能够人为地配制釉料、控制火候。可以说基本上掌握了窑变的规律,成功地烧制出大批窑变釉瓷。
 
      钧釉
      钧釉是窑变釉的杰出代表,特指河南禹县钧窑在宋代烧制出的一种釉层较厚的乳浊釉。其特点是:在通体天蓝色中闪烁着红色或紫色的斑块。古人在总结钧釉颜色时,将其分为朱砂红、玫瑰紫、葱翠青、月白等数种名目,以赞美钧釉的万般变化与绚丽的色彩。钧釉的釉汁很厚、釉泡较大,釉中有所谓“蚯蚓走泥纹”的曲折线,釉面开片大小不一。
 
      结晶釉
      结晶釉是产品烧制过程中,由于釉内含有足量的结晶性物质(熔质),经熔融后处于饱和状态,在缓冷过程中产生析晶而形成。我国古代的结晶釉都是高温铁结晶釉。清代的铁绣花、叶末都是精美的结晶釉品种。现代的结晶釉,熔质除铁外,还有锌、锰、钛等;烧成温度除高温外,又有低温;晶花除细晶外,也有粗晶。
 
      茶叶末釉
      我国古代铁结晶釉中重要的品种之一,属高温黄釉,始于唐代。当时耀州窑大量生产,器物多为茶壶及小盏两种。釉呈失透的黄绿色,在暗绿的底色上闪出犹如茶叶细末的黄褐色细点,古朴清丽、耐人寻味。清代前期的官窑,有意仿造明以前的茶叶末釉。从传世实物看,以雍正、乾隆时期的产品为多,并以乾隆时的烧制最为成功。由于清代的仿烧人是唐英,故又被称为“厂官釉”。茶叶末釉中绿者称茶,黄者称末。雍正时是有茶无末,乾隆时则茶末兼有。釉色偏绿者居多,有的上挂古铜锈色。因具有青铜器的沉着色调,常被用来仿古铜器,所以又叫“古铜彩”。
 
      铁锈花
      瓷器的一种彩绘装饰。制作技法是:在施好黑釉的坯体上用含氧仙铁的斑花石作着色剂绘纹饰,在高温烧造过程中铁晶体呈现出斑斓的铁锈红色。铁锈花是北方磁州窑系宋、金、元时期特有的工艺。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也生产黑釉铁锈花瓷器。清代寂园叟的《陶雅》中有“紫黑色釉,满现星点,灿烂发亮,其光如铁”的记载。这时的釉料配方主要是含铁和锰,釉呈赤褐色。
 
(责任编辑:润生)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工艺 原料 茶叶 茶壶 制作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