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新闻 > 普洱茶资讯 >

清末京城最大的茶馆:顾客多来自王府大宅

时间:2016-07-27 15:45来源:互联网 作者:茶小仙浏览:
如今,在北京的胡同里,各类茶餐厅异军突起,这些茶餐厅环境清新雅致,不仅有各种口味的茶饮,还有可口的快餐,令不少都市白领趋之若鹜。 事实上,在数百年前,老北京人的生活同样离不开茶。不管是富家子弟还是平民百姓,大家都喜欢喝茶。那时候,北京的街头巷尾,最常见的就是各类茶馆和茶叶铺。 虽然在很多文学作品以及史料中,还留
普洱茶
如今,在北京的胡同里,各类餐厅异军突起,这些餐厅环境清新雅致,不仅有各种口味的饮,还有可口的快餐,令不少都市白领趋之若鹜。
 
事实上,在数百年前,老北京人的生活同样离不开茶。不管是富家子弟还是平民百姓,大家都喜欢喝茶。那时候,北京的街头巷尾,最常见的就是各类茶馆茶叶铺。
虽然在很多文学作品以及史料中,还留有人们在茶馆里的生活情景,但这些茶馆大多消失不见。
如今,地安门外大街路东一座名为天汇大院的杂院,破败不已。很多人想象不到,一百多年前,这里曾经车水马龙,当年,这里正是名噪京城的“八大轩”之首:天汇轩茶馆。
位列八大轩之首
位于地安门外大街路东的天汇大院,那可是我从小到大没少去的地界儿,上学时候就有同学住在其中。但多年以后才知道,百年之前,这里曾是京城第一大茶馆——天汇轩。
有文字记载,天汇轩茶馆建有房屋上百间,有雅座、庭院,还有为客人制作满汉饽饽的烤炉房以及大的马车停车场。当年天汇轩茶馆老板张文奎的外孙刘慧中讲述到,天汇轩是一座包容了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等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场所。上至皇宫中的达官贵人、皇亲国戚,下至车把式、蹬三轮的、说媒拉纤的应有尽有,可谓“群英荟萃”。
北京史专家金受申在《大茶馆》一文中写道:“大茶馆在清代北京曾走过红紫大运。庚子(1900年)以前,北京大茶馆林立,以后门(地安门)外天汇轩为最大,(庚子)毁于火,今成天汇大院,曾一度开办市场,其大可知。”
据说在当年鼎盛时,地安门外的天汇轩;前门大街的天全轩、天仁轩、天启轩;北新桥的天寿轩;阜成门的天福轩、天德轩、天颐轩合称京城“八大轩”,而天汇轩则名列八大轩之首。
“天汇轩”之所以成为京城较有名气的大茶馆,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因素。由于地处中轴线上,距皇宫北门神武门也就十多分钟的路程,又紧邻后门桥、什刹海,宫中的达官贵人或有权势的太监均常来光顾茶馆,生意非常兴隆。再有,当年的什刹海是一片开放式的河滩地,比现在更开阔,水面和市场摊面交错在一起,是京城盛夏时消暑纳凉的好去处。卖鸡头米、菱角、莲蓬的一家接一家,络绎不绝。但它纯粹是买卖市场,并无休息歇脚之地。人们逛累了,就不免要到近邻的茶馆中歇歇脚、打打牙祭。
本来旧时京城百姓,特别是八旗子弟就讲究到茶馆喝早茶、吃早点。而天汇轩制作的艾窝窝、蜜麻花、喇叭糕、糖耳朵和焖炉烧饼等小吃点心,不仅甜咸适度,味道好,而且外形漂亮。各种点心都做成核桃大小,每碟放六块。茶客一早就到天汇轩,泡碗盖碗茶,要一碟点心,边吃、边喝、边山南海北地聊大天,养鸟的茶客还要比谁的鸟哨得好听和悦耳,茶馆的生意自然红红火火。

顾客多来自王府大宅
据说,当年能与天汇轩媲美的,是地安门外大街路西义溜胡同里的广庆轩书茶馆,但该茶馆以设书场闻名,茶客边听评书边饮茶。天汇轩不为其所动,坚持自己的贵族化经营宗旨。有知情者说,在老舍先生的名作《茶馆》中,就能看到天汇轩的影子,但其剧中的茶馆规模,比起天汇轩茶馆当年的情景,则还差着不少。
当然,像天汇轩这样规模和档次的茶馆,仅指望平民百姓和逛什刹海累了来歇脚的,肯定是难以支撑。其固定客户是在地安门及什刹海地区,不仅有多家王府大宅门,更有多处“政府机关”。他们每天早上扒开眼儿就奔茶馆来,有时一泡就是一天。离天汇轩不远的帽儿胡同,就是步军统领衙门所在地。天天都有官员和差役到天汇轩喝早茶,吃早点,然后再去到衙门当差。只要把他们伺候好了,不愁没客源,天汇轩就这样发展得越来越大。
如今年逾古稀的王希富,其祖父早年就在宫里当差。王希富回忆说:“祖父王文山不嗜烟酒,但好饮茶,别的事都很通融,惟独喝茶,绝不凑合。一年四季,只喝龙井和香片。逢年过节,上头会赏赐一些好茶,都是贡品。除此之外,也到茶庄去买。那时祖父习惯到地安门外的天汇轩大茶馆喝早茶,那是有名的‘红炉馆’(京城大茶馆的一种,因此种茶馆供应炉烤点心,故称‘红炉’馆),满汉饽饽做得十分细致,大小八件,缸炉、酥皮、硬面饽饽和应时当令的点心,在京城都颇有名气。清末的天汇轩,是五行八作的人才汇聚之地。在这里,既能邂逅商界、古玩书画界的头面人物,也能碰上提笼架鸟的少爷、打卦算命的先生、吃瓦片的‘纤手’(旧京城房地产中介)和打硬鼓的小贩等各色人等。”
刘慧中回忆说:“清朝末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烧杀掠夺,天汇轩茶馆被一把大火烧成废墟,据说大火烧了整整一夜。我曾听祖辈们议论说,天汇轩大茶馆遭到八国联军的忌恨,偏偏要把它烧毁,天汇轩茶馆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所经营的对象,决定了当时它在社会中的特殊作用,正是这一点惹怒了侵略者。害怕聚众闹事甚至形成反抗的危险境地。”
此外,还有个令侵略者忌恨的原因,那就是天汇轩是便衣侦探的落脚点。清代京师提督步军统领衙门在地安门外显佑宫,步军侦缉穿便衣不方便出入公门,就都凑在离衙门最近的天汇轩里办事。从咸丰初年闹太平军,到同治年间,天汇轩长期是便衣侦缉的日常驻地。喝茶、办公、聊大天什么都有了,这不免引起侵略者的嫉恨。

茶馆旧址成居民杂院
辛亥革命之后,社会时局动荡,清末的大茶馆已经衰落,代而之起的是中小型的各类茶馆。这些茶馆可分清茶馆、书茶馆、棋茶馆以及季节性的临时茶棚等。清茶馆,说白了就是简易的茶馆,方桌木凳,清洁舒适。配以小型茶壶、两个茶碗,水沸茶舒,浓香扑鼻。在春夏秋三季,茶馆则会在门口高搭天棚,棚架或房檐椽头下,挂有木板招牌,刻有“毛尖”、“雨前”、“雀舌”、“大方”等茶叶名称。招牌下有红布条穗,迎风飘扬,站在远处一眼便看见。顾客多是悠闲老人,更多的则是城市贫民和劳苦大众。他们一边喝茶一边谈茶经、论鸟道、叙家常、评时事。冬天,顾客多在屋内喝茶聊天。
到了上世纪30年代以后,社会动乱,物价上涨,人心浮躁,能静下心来品茶的人已越来越少,致使茶馆纷纷关闭。这以后,北京街头还出现过茶摊,街头上支块板子,生个火炉子,卖大碗茶。早年在地安门出生的、如今已经70多岁的杨金生老爷子回忆说,当年在地安门慈慧殿胡同口,就有一家卖大碗茶的。来喝茶的都是卖苦力的劳动人民,端起茶碗,一饮而尽,纯粹就是喝水解渴。当时是喝一碗茶水,连一分钱都合不上。那年月,靠卖水挣钱,养家糊口,实在不易(记得刚刚改革开放时,前门大碗茶也就是2分钱一碗)。
如此情形,传统的大茶馆生意日渐冷落,所以天汇轩也没必要再重建了。再以后,包括东四的天宝轩,护国寺街的天泰轩,前门外鲜鱼口的天泉轩等内外城十几个大茶馆也都先后歇业。天汇轩则在原址上改建为市场,经营小吃、日杂用品兼有娱乐场所。后市场逐渐萎缩,形成民居,名为天汇大院。现如今地安门“天汇大院”,就是由“天汇轩”演变而成的。
上世纪50年代在此居住的万宁桥回忆说:“天汇轩被毁后,上世纪20年代在此兴建了天汇商场,后逐渐衰落,从日伪时期至解放前,这里已成为贫民居住区。上世纪50年代,天汇轩当时占地大约有3000平方米,住有30来户人家。东西走向有四排民房,最南面是个奶牛场,养有十多头奶牛,大院除正门(西门)外,还在大院东北角有一个豁口,不能叫做门,只是东北两排房角之间的空隙,约一米宽还经常流淌着生活污水。院内最北边有一排房是砖瓦灰盖的,其余几排房只能算是棚子。”
此后,由于种种原因,茶馆业的振兴也一直未能提到议事日程,到茶馆饮茶的情景已然成为历史记忆。
天汇轩大茶馆旧址,更是江河日落。或许是院子空旷敞亮,到上世纪70年代,政府在天汇大院里盖了两栋简易楼,外加两排平房。上学的时候,我有多名同学都住在简易楼里,多为普通百姓之家。当时我们还挺羡慕他们住楼房,只是没厨房、少厕所,也没有暖气,设施极其简陋。
2012年,由于地铁6号线兴建,加上两栋简易楼年久失修,政府决定天汇大院拆迁疏散。如今,天汇大院已人去楼空。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于天汇大院的前世今生,已全然不知。
(责任编辑:一凡)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普洱茶 盖碗茶 喝茶 普洱 好茶 茶叶 饮茶 品茶 龙井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为什么那么多茶馆都挂“和、静
为什么那么多茶馆都挂“和、静
茶室,茶楼,茶馆有什么区别?
茶室,茶楼,茶馆有什么区别?
这些时候不要喝茶
这些时候不要喝茶
普洱茶之临沧茶
普洱茶之临沧茶
"泉山云顶不负茶不负茶道
"泉山云顶不负茶不负茶道
能喝醉的不止是酒还有普洱茶
能喝醉的不止是酒还有普洱茶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爱喝普洱熟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爱喝普洱熟
普洱茶与男人不得不说的一些事
普洱茶与男人不得不说的一些事
永春佛手乌龙茶有抗衰老、降血
永春佛手乌龙茶有抗衰老、降血
云南临沧人大出台条例保护和利
云南临沧人大出台条例保护和利
农行布局茶产业链金融
农行布局茶产业链金融
第十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于世
第十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于世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