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巧解“茶”字,通过茶字来了解茶的作用和茶的传承

时间:2019-12-06 15:01来源:小鼠报道 作者:佚名浏览:
巧解“茶”字,通过茶字来了解茶的作用和茶的传承
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说中是从神农时代就已经开始流行了,距今少说也有近5000年的历史了。
 
我们经常说生活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能被这样追捧,足见茶在中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了。
 
其实自古就有很多人对茶或者茶文化有着诸多解读,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这里,我主要是就“茶”之一字,讲下我的想法。
 
巧解“茶”字,通过茶字来了解茶的作用和茶的传承
人造字,究其形,延其意,绘其神,方成文。
 
余者,如人有梗在喉,荼者,草木有患荼毒之,茶者,以草木去人喉之梗解之。
 
茶字最能体现这种创造方式。
 
茶为草字头,本意是说明它的来源是草木。
 
《说文》中说:“药,治病草也。”
 
在古代的饮食习惯中,肉食和果实是最早的饮食,而草木出产的蔬菜五谷反而出现的最晚。
 
草木最早是作为药类进入人类食物的,也就是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
 
神农尝百草的过程中,原意是为了寻找治病救人的药物,过程中才发现了五谷杂粮。
 
我们知道是药三分毒,神农大无畏的精神无法解救自身,有一次毒发,庆幸遇到了茶树,食茶叶而解百毒,至此茶叶作为解毒圣品开始进入中国的饮食。
 
巧解“茶”字,通过茶字来了解茶的作用和茶的传承
相对于其他草药传言的三分毒性,茶类因为其解毒功效,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开始越加频繁,最后成为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饮品。
 
这也是古人崇尚草木自然的体现,长饮茶而增寿,长食素而延命,成为古代的养生方法。
 
所以茶为草木,为药为饮,本草之意。
 
去梗之余
余字中的横,如在喉之梗,茶之一字,去了横,就如去了梗。
 
表明了茶的作用,清理积物,顺通喉咙,茶的解毒功效,其实就在它的清理功能。
 
一口茶汤顺喉而下,先清理口中秽气,再清理喉中梗塞,入肠胃洗刷油腻。
 
日常饮食难免会摄入不可知的无法吸收物质,借助茶的清理功能来达到清除目的。
 
茶就是去人身之梗,让人体排出有害物质,从而获得健康。
 
巧解“茶”字,通过茶字来了解茶的作用和茶的传承
留存物质即为荼毒,去除梗塞即为茶,以茶查身排污秽。
 
喝茶就是清顺理气养精神
 
草木人之生
上为草,中为人,下为木,以草调理人之木,而的生机,是为茶。
 
《内经·灵枢·通天》中说:“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
 
而五行之说中,木主生发,而木的特性是生发、向上生长,木对应的人体五脏之肝脏。
 
肝脏于人体扮演着去除毒素、储存糖原、分泌性蛋白质合成等作用,是承担并维持生命的重要功能。
 
茶内含有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消除氧自由基)、抗炎、降低心血管病发病几率、预防癌症、降血脂、减少体脂形成、抗菌、改变肠道菌群生态等多项功效。
 
茶色素,具有抗肿癌、延缓衰老以及美容等作用。
 
其他还有很多功效,所以茶就是激发木之本性,故茶字,取意以草木之本护人体。
 
巧解“茶”字,通过茶字来了解茶的作用和茶的传承
“茶”之一字,人生路长,草木本源,生发一念。
 
品味茶汤,理解茶字,就可以真真享受茶给我们人生带来的启迪和美好。
(责任编辑:品茗在心)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文化 茶多酚 喝茶 茶树 功效 茶叶 饮茶 历史 茶汤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2014年越南是中国自东盟进口茶
2014年越南是中国自东盟进口茶
昆明植物所山茶属研究获进展
昆明植物所山茶属研究获进展
冰岛国际茶城助推茶产业发展
冰岛国际茶城助推茶产业发展
第五届北京茶博会展会相关信息
第五届北京茶博会展会相关信息
第五届北京茶博会展会组织机构
第五届北京茶博会展会组织机构
第五届北京茶博会展会展品范围
第五届北京茶博会展会展品范围
古农茶呈现普洱茶三大茶区精华
古农茶呈现普洱茶三大茶区精华
第五届北京茶博会展会观众类型
第五届北京茶博会展会观众类型
第五届北京茶博会展会宣传与服
第五届北京茶博会展会宣传与服
普洱市茶产业年中盘点稳中快进
普洱市茶产业年中盘点稳中快进
妙曼普洱茶舌尖上的品茶笔记
妙曼普洱茶舌尖上的品茶笔记
2014上海秋茶展展馆介绍
2014上海秋茶展展馆介绍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