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读懂了紫砂壶之“五美”,也就读懂了紫砂文化

时间:2021-07-26 10:57来源:茶悦世界 作者:佚名浏览:
读懂了紫砂壶之“五美”,也就读懂了紫砂文化
 
拙扑古意,风姿卓越。
 
处于陶与瓷之间的微妙质感,
 
隐融于内不露声色的高贵,
 
随时光逝去而日益温润的特质,
 
予人把玩曲中真意的乐趣,
 
使其在众多茶具中,最受国人青睐。
 
紫砂凝结着厚重的文化内容,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精髓,
 
折射出中国古典美学
 
祟尚质朴、祟尚自然的艺术灵光。
 
和之美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其制作始于明朝正德年间,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好的紫砂壶泡茶,“透气而不透水”。既不夺真香,又无熟汤气,更显之色、香、味。紫砂壶适合于多种茶类,味醇香高的普洱、乌龙等茶类,置于紫砂壶中,都可氤氲出最醇正的香气,流淌出最本真的色泽。
  
融之美
 
融金木水火土。书画纸张由树木加工而来,遇火立刻成灰。而紫砂本身是土,又含铁质,遇水成泥,逢火成陶,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在烈火中融为一体,锻造出一个通透的新生命。这一锻造过程不需任何修饰,不像瓷器那样需要包上一层彩釉。紫砂壶可以说是表里如一,素面素心。
  
融方圆刚柔。紫砂壶不仅造型上有方圆之分,壶身、壶把、壶嘴可以有不同的组合,壶上的线条更是有曲有直、刚柔相济。即使看似圆形的筒身,其横截面也可以是方形,真是方中寓圆,圆中有方。再细观壶之神韵,即使气质刚强似猛士,曲水流长处也自有侠骨柔肠。
  
用之美
 
紫砂壶的美存在于使用当中。
 
将沸水注入壶中,观壶色莹润如玉,听泉眼细流汩汩,茶香袅袅而来,紫砂壶之美在此时绽放到极致。拿来摩挲把玩,心中顿生愉悦亲近之感,亦可舒筋活血,强身健体。
  
紫砂壶能在使用当中愈发光彩照人,越用越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养壶”。壶靠使用以养生,以养浩然之气。
  
奇之美
 
紫砂材质特殊,这是一奇。它具有双重气孔结构,可以适合一切茶,泡茶隔夜不馊。而且紫砂材质有类似海绵的吸附性,常沏茶的壶,就是不放茶叶,水中也有茶香。紫砂还可以独立成陶,是世界上惟一不需要添加其他矿物而独立成陶的陶土,它本身具有很好的黏结度和可塑性,具备单独成型的能力,是世上的泥土中最奇特的一种。用这种被称作“泥中泥岩中岩”的五色土做成壶,出窑时形比冶铜,入手光可鉴人,且越用越有玉感,不能不谓之奇。
  
紫砂壶表现力强,又是一奇。紫砂做出来的动物、鸟虫、植物等活灵活现,呼之欲出。此外紫砂壶形态上“方非一式,圆不一相”,大师级的壶每次都是创作,每一把都有不同,变化多端,幻化无穷。艺术贵在变化,紫砂壶把变化的奇美表现到了极致。
  
隐之美
 
古人评价紫砂土与黄金争价,紫砂壶可与商鼎周彝比肩,甚至感叹:“人间珠玉安足取?不及阳羡一抔土。”可见在爱壶人眼中,紫砂壶虽不是金子却也一样发光。但紫砂壶表面无釉色,从不以浮华悦人,而是藏温润光泽于泥内,只有在不断使用当中才会越来越美。这种含蓄、深沉的姿态也是一种人生的启迪。
  
一把好的紫砂壶流落到哪里都不怕被埋没,它在日月精华中休养生息,等待人们发现它的真正价值。而一旦被发现,它尊贵的气质使它即使放在皇宫里也不会失色。虽然仅是一抔泥土,却能化高贵于其中。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紫砂壶 普洱 工艺 原料 茶叶 茶具 泡茶 紫砂 茶香 制作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紫砂壶不能用来泡绿茶
紫砂壶不能用来泡绿茶
初买紫砂壶这些你不得不知道
初买紫砂壶这些你不得不知道
用紫砂壶喝茶的好处与讲究
用紫砂壶喝茶的好处与讲究
水、茶叶和紫砂壶
水、茶叶和紫砂壶
本来以为思亭壶紫砂壶是表达爱
本来以为思亭壶紫砂壶是表达爱
绿茶应该用玻璃杯泡用紫砂壶泡
绿茶应该用玻璃杯泡用紫砂壶泡
一只行走的紫砂壶颠覆了中国传
一只行走的紫砂壶颠覆了中国传
一把好的紫砂壶如何看气度、韵
一把好的紫砂壶如何看气度、韵
3分钟识别真假紫砂壶
3分钟识别真假紫砂壶
被误解的紫砂壶“悬疑”
被误解的紫砂壶“悬疑”
化工壶与真正的紫砂壶究竟有什
化工壶与真正的紫砂壶究竟有什
想入手一把紫砂壶有什么坑不要
想入手一把紫砂壶有什么坑不要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