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营销 > 营销推广 >

“中国式茶企业营销”为何失效了

时间:2023-08-09 11:05来源:茶贵人 作者: 刘春雄浏览:
今天讲为什么中国式营销失效。这是微社群联盟的范超伟给我出的题目,我们曾经一起共事,他对我很了解。自08年以后,我就基本不讲中国式营销了。因为我认为中国式营销的时代过去了。 中国式营销时代已过去 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我有一个基本判断:凡是以数量计量的产品,总
普洱茶
今天讲为什么中国式营销失效。这是微社群联盟的范超伟给我出的题目,我们曾经一起共事,他对我很了解。自08年以后,我就基本不讲中国式营销了。因为我认为中国式营销的时代过去了。
中国式营销时代已过去
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我有一个基本判断:凡是以数量计量的产品,总量封顶;凡是以质量、价值计量的,增长无极限。
今年上半年各行业龙头的半年报印证了这一点,都是销量下滑,但很多企业利润反而有增长。有人把目前企业困难称为经济危机,这是推脱责任的说法。经济危机往往是消费品质下降,现在的危机反而是消费品质上升。所以我不认同是危机,我认为是机会。消费品质上升还不是机会?难受只是阵痛。我放弃中国式营销,就是认为它很难带领我们升级了。这个判断特别重要:没有经济危机是消费品质升级的。这个在全世界都很难见到。
 
中国经济数量增长已到极限,必须转入质量增长。一天喝几瓶水有极限,但水的质量增长无极限;一天吃几顿饭是固定的,但吃饭的价格增长无极限;吃方便面的数量在下降,但质量可以无限增长。昨天在微信流传一个数据,去年康师傅、白象、今麦郎分别下滑2.5%、12.87%、37.70%。不是经济危机吃不起方便面了,是生活方式变化不愿吃方便面了。不抛弃中国式营销,中国企业现在的问题就无法解决。
还记得我们曾经说过的一些经典营销语言吗?如“不是名牌也畅销”,“不做品牌做销量”,“销量为王”,“持续增长”,“以销量破解品牌,以销量托起品牌”,“绝对的销量产生绝对的品牌”。这些提法虽然曾经广受欢迎,但都有时代局限。
一句话,中国式营销能够完成中国企业数量的增长,帮助中国企业做大,甚至在短期内让跨国公司束手无策。但无法帮助中国实现有价值的增长。
 
为什么提出中国式营销?
要讲清为什么放弃中国式营销,就要讲清当初为什么主张中国式营销。现在放弃,不等于当初错了。当初主张是对的,现在放弃也是对的。因为时代变了,一切都得变。营销是环境的产物,无所谓先进与落后,只有适合。这才是真正的营销观。
 
有人说我和金焕民老师是中国式营销的旗手,其实我只是吹鼓手。因为有《销售与市场》这个媒体阵地,文章写得比较多一点,口号喊得多一点。中国式营销是中国的企业家们干出来的,不是我们吹出来的,旗手应该是企业家们。
为什么要提出中国式营销?中国营销必须与跨国公司有区隔,否则根本打不赢。就像小孩与成人打架,根本没法打。但是,中国营销的启蒙是受西方影响的,还不容易逃脱它的打法。
 
中国的营销启蒙,就是学国外理论,学跨国公司。有一段时间,拿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对比很时髦。一对比,中国企业一无是处,对跨国公司顶礼膜拜。按一些跨国公司人员的说法,中国企业就不该活。有段时间,中国企业很悲观。
中国式营销让很多中国企业有了自信。跨国公司那套在中国叫好不叫座。在中国做得好的跨国公司,如可口可乐、宝洁,是最像中国式营销的,但他们从来不承认,这是他们的心理优势。我经常到一线,从来不迷信跨国公司那套,而且我们的做法很能有效。
 
中国式营销能够成立有两个内在原因:一是中国太大了,仅仅中国市场就能够培育出世界级规模的企业。这个观点是模仿毛泽东的说法。规模太小,这个说法就不一定成立;二是中国消费者整体上与西方国家差别太大,可以培育出独有的产品体系。非洲有些国家也很穷,但规模太小,西方国家拿高端产品卖给低收入人群,他们也没办法。
上述说法,我总结为中国之大,给了中国企业非常大的“战略回旋空间”,可以与跨国公司周旋。
 
可以说,中国企业不是在与跨国公司对抗性竞争,而是在与他们周旋。你做你的,我做我的。非常像毛泽东的说法,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能活,我也能活,而且比跨国公司发展还快,在周旋过程中越做越大。后来事实就是如此,各个行业的龙头几乎都是中国企业。中国式营销其实是在与跨国公司周旋。中国式营销的核心,其实是不对称竞争。这是弱者打败强者的思维。
我与金焕民老师早就私下讨论过,中国式营销其实是有普世价值的,对发展中国家很有用,就是弱者打败强者的思维。中国式营销就是发现了这个规律,这个规律对弱者很有用。弱者打败强者,这也是中国式营销很重要的一点,并且是以战养战。在实操中,中国式营销与跨国公司对比,最主要的论点是“品牌驱动”还是“渠道驱动”。
 
跨国公司是品牌驱动,中国企业多数是“渠道驱动”。后来,陈春花教授(现在是新希望的联席CEO)2004年写了一篇文章,终结了这个争论。尽管有企业传播中还是在讲品牌,但真正有效果的是渠道驱动。最经典的做法就是“深度分销”,试问哪个成功的中国企业没有做过深度分销?
中国式营销有一个天然避风港,我称之为“渠道红利”。 中国的渠道是碎片化的,跨国公司很难办,宝洁“三次下乡”,都没搞定渠道。所以,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是“人口红利”,微观营销的发展是“渠道红利”。
 
与西方国家不同
中国式营销是非竞争性的
很多人错误理解西方营销是科特勒的4P,其实西方早就不是4P了,西方是1P,就是产品或品牌,只有中国是真正的4P。比如,西方的通路基本不存在了,西方基本没有促销(SP)。西方的环境逼得西方只有做研发(产品),做传播(品牌)。除此之外,西方没有其它的招。所以跨国公司的做法也是适应西方环境的结果,无所谓先进与否。
补充一下,我还记得陈春花教授有个“非竞争”的说法,中国式营销与跨国公司就是非竞争。真正与跨国公司打,中国企业是打不过的,但是用非竞争的方法呢?
 
在4P的每个领域,中国式营销与西方国家不同。这就是非竞争。
1 / 产品。2010年之前,中国几乎所有行业的主流产品都是行业“入门级”的,“排浪式消费”一定是入门级的。就像第一次买车,通常是入门级的。入门级的产品,跨国公司早就不做了,做出来也丢人。我们现在对“入门级”的产品很不满意,但一二十年前可是很满意哟。入门级的产品都让中国企业占了,跨国公司是高点,但叫好不叫座。因为中国市场本来就是入门级的。
2 / 价格。中国价格,至少比跨国公司低一倍。价格低不应该受到指责,毕竟中国消费者买得起了。价格低至少解决了“消费饥渴与购买力不足”的矛盾。
3 / 渠道。中国把渠道分为通路和终端,这是西方所没有的。通路基本是中国企业的天下,终端现在中国企业也开始占主流。
4 / 促销。跨国公司主要做传播,中国主要做SP(Sales Promotion)。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开始,中国企业的SP支出就远远高于广告。有些跨国公司的经理刚到中国,是不做SP的,后来发现SP很有效,比中国企业做得还狠。
 
大家看看,中国企业在哪个P上与跨国公司在同一频道?
2008年时,多数行业龙头企业已经是中国本土企业,这是以前不可想象的。它不是靠跨国公司那套做大的,只能是中国式的。结果上证明了中国式是成功的。如果用一句话总结:中国企业利用了中国市场的“原始”以及“原始”所产生的复杂,以及跨国公司对“原始”的不屑和不适应,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利用原始及原始形成的复杂参与竞争,这个很奇妙。比如,美国这么先进,但就害怕原始。越原始它越害怕。这个思路,在毛泽东那里就有。所以,中国式营销是推崇毛泽东的。
跨国公司左右为难,跨国公司如果不降“身价”,它只有占一小部分份额。跨国公司如果自降“身价”,没有“身价”的跨国公司还不如中国企业呢。中国经理人提的很多“合理化要求”,总是被跨国公司总部拒绝。这是两难,不可求全。
 
当市场不再复杂和“原始”
中国式营销失效了
当中国经济取得成功,当中国市场不再复杂和“原始”时,中国式营销的环境已经不存在了。如果说中国式营销为什么失效,仅有这一句话就够了。
2008年之后,我为什么不提中国式营销了呢?我们问两个问题就行了。第一,中国市场还“原始”吗?,中国企业还需要利用“原始”为武器吗?第二,中国企业还不敢与跨国公司直接对位竞争吗?《中国式营销》这本书好像就是08年出版的,出版就终结了。
 
中国市场的变化,我大致用三个方面概括:
一是产品体系与跨国公司同级;
二是渠道空间没有了,“渠道红利”没有了,丧失了中国式营销的生存空间,娃哈哈是个标杆;
三是社会从工业文明进入了信息文明,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
这三个方面今天不可能分析很全,但要提出来。放弃中国式营销,不等于进入跨国公司的营销体系,而是开创全新的营销体系。跨国公司面临的问题可能比中国企业更大。比如可口可乐、宝洁,现在状况都不是那么好。
开创中国式新营销
我的感觉是目前传统跨国公司几乎还没找到出路。
产品“新主流”
还是先说产品,对市场的理解反映在产品上,做营销的一定要懂产品。
前面讲过,没有经济危机是消费品质的上升,中国目前面临的情况恰恰就是这样,所以不是经济危机,而是结构调整。具体表现就是:
 
一是所有实体产品行业,只要以数量计算,都是“数量封顶”,数量不能再多了。但是,品质在上升,毛利在上升;二是品质上升到与西方国家同级的水平,所以中国出现了第二次“崇洋”潮。很多人批评中国的“崇洋”潮,比如到日本买个马桶盖。很多朋友出国,买回大堆东西。这个现象不能批评消费者,消费者在以行动告诉企业家:我对国内的产品品质不满意。企业家应该判断风向,这是一个品质上升的大好时机。
品质上升到什么程度呢?我称之为“新主流”。中国的“新主流”就是西方的老主流。就是中国游客到西方国家买回来的那些东西,当然不是指奢侈品。
 
一定要清楚,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与鉴别能力已经与西方社会基本持平。京沪广深的消费水平在全世界都是高的。以前在中国高高在上的产品现在已经适合消费者了。现在产品质量问题为什么突然多起来了,其实质量没变化,甚至更好了而是消费者挑剔了。一些70后80后的父母,都是从国外给孩子买东西。
新主流这个词,这两年我一直在推广,是我与史贤龙老师两人提出来的。凡是听过我们俩课的人都认为特别好,是方向,是机会。
中国式新营销,一定要从产品开始。
大家注意,市场的变化一定表现在产品上,即你判断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产品。
 
新主流的标准
“新主流”的标准是什么呢?除了前面讲的与西方主流质量差不多外,还有三个标准。 
1 / 口碑型。什么是口碑?口碑首先是自己满意,一定是由衷地喜爱,不由自主的赞叹。一次尝试,连续购买。其次,口碑具备传播特征,向他人真诚的推荐,而不是基于商业目的的推广。
2 / 魅力型。什么是魅力?一见就喜爱,发自内心的喜爱。这是感觉上的巨变,颜值高。如果说口碑型是对内在品质的要求,那么魅力型就是对外在品质的需求。
3 / 价值型。也就是附加值更高,毛利更高。价格通常超过“双低”产品50%,毛利是“双低”产品的一倍以上。
口碑型、魅力型、价值型。新产品开发必须围绕这三个方向。
今年上市公司上半年报,多数是销量下滑,利润上升。就是在做新主流。比如统一在做“5元+战略”,就是5元以上产品。以前碗面才5元,现在袋装就要5元,否则肯定不好吃。乳制品都要模仿光明的莫斯利安,送礼都送莫斯利安,送优酸乳就丢人了。啤酒要喝原浆,连生啤档次都低了,回归到德国没过滤的原浆啤酒。这些都是新主流。
 
每个行业都要找出新主流。不管你原来的品牌怎么样,只要把新主流做出来,消费者很容易认。去年今年,我发现市场上卖得好又赚钱的产品,都是符合新的主流的。
新主流可不仅仅是个产品问题,定价体系,销售队伍都要调整。比如,已经习惯了中国式营销的队伍就有问题。中国的营销队伍普遍怕做高端产品。“新主流”产品做出来了,业务员、经销商一看,价格这么高,怎么卖得动,再好的产品都被否决了。因为业务员和代理商已经习惯了低价产品,特别是通路,只要价格稍高,不管产品好不好都否决了,好产品都做不成。这批队伍要换,或者改造。
 
现在的情形是消费者敢花钱买,业务员不敢卖。前几天,我做了一个产品,找几个消费者座谈。她们说,价格一定要高30%至50%,价格不是问题,不能太低。价格越低,我们越不相信。购买力根本就不是问题。她们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给她们体验了一下,确实好。所以,新主流产品出来后,根本不要找业务员和经销商问,直接找消费者,不要告诉他们价格,只问体验后的感觉如何。
现在的消费逻辑发生了变化,先体验再传播。你要是真对产品有信心,敢让上万人体验,传播效果一定好。
 
渠道变化
中国的渠道红利没有了,但渠道多样化仍然存在。相比而言,西方是终端多样化,中国是渠道多样化。电商在西方发展慢,主要是西方终端多样化,很成熟,电商不容易找到生存空间。这是马云说的。中国现在至少有通路、终端、电商三大渠道体系,都要利用。
请注意我的表述,中国是渠道多样化,西方是终端多样化。引伸出很多差别。
比如终端体系,现在受电商影响很大。电商对小终端影响小,对大卖场、百货商店影响非常大。那么怎么办?对传统终端,因为价格敏感型消费者都到网上去了,剩下来的终端消费者价值提高了。国美的实践已经证明,事实就是这样。苏宁做电商,销量增加了,但亏损了。国美的电商稍差,但专注终端调整产品结构,反而赚钱了。所以,越是终端销量下滑,越要坚定做新主流产品。
 
国美去年在电商环境下的终端实践,对我重新认识终端影响很大。对于通路,通路系统在产品结构调整时,通路会变成阻路,越是好市场,新品做得越差。怎么解决新主流在通路的推广,我的体会就是“倒着做通路”,这是多次结构调整的经验。先做消费者体验,体验好再做终端,终端好再拉动代理商。这就是倒着做的思路。
产品升级,倒着做是非常有效的办法。
工业文明进入信息文明
社会从工业文明进入了信息文明,我判断这是最大的变化。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营销的本质是信息不对称,现在信息越来越对称了。信息文明带来的结果是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比如电视看的人少了,门户网站看的人也少了。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就是营销传播的方式。所以,营销也从4P变成了4E。
 
一是体验(Experience);
二是免费(Expense);
三是电铺(E-shop);
四是展现(Exhibition)。
这就是新的消费逻辑,但传统营销人不一定接受。
一个大企业的市场部经理给我讲,他们新品很好,广告投放也很大,但卖得很差。现在广告效果这么差,为什么还投电视广告?经理说,历史经验告诉老板,广告是有效的。所以,尽管广告效果差,也需要历史经验再次告诉他,广告不行。我告诉他,你的这点广告费,可以让几万人体验一次,几万人体验一次,这么好的产品还不卖疯了,但老板就是相信历史经验。很多老板面对困难,还在相信历史经验,这是可悲的。
放弃历史经验很难。08年我就不讲中国式营销了,去年我就放弃传统营销研究了。不是不做,是不做研究了。我得超越自己,尽管年龄很大了。前不久,我讲了一句话,转型与年龄无关,年龄大也要转型。
中国式营销失效了,但新营销是什么,我还在琢磨,肯定不容易琢磨透。信息文明刚开始,怎么可能就琢磨透了呢?我现在琢磨90后,因为他们是信息社会的原住民。我的孩子是90后,她说,00后才是信息社会的原住民。
我只能分享到此了,后面很多没想通,还要研究。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普洱茶 普洱 价格 历史 鉴别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春茶为何广受追捧?
春茶为何广受追捧?
为何武夷岩茶不是越香越好
为何武夷岩茶不是越香越好
普洱茶为何这么贵呢
普洱茶为何这么贵呢
泡茶时旁边为何会置有茶巾
泡茶时旁边为何会置有茶巾
普洱茶相比其它茶卖的便宜这是
普洱茶相比其它茶卖的便宜这是
普洱古树茶为何鲜有明前普洱茶
普洱古树茶为何鲜有明前普洱茶
消费者为何钟情品牌普洱茶
消费者为何钟情品牌普洱茶
绿茶经高温烘炒为何依然绿叶绿
绿茶经高温烘炒为何依然绿叶绿
春茶为何如此金贵
春茶为何如此金贵
为何紫砂壶一壶不事二茶
为何紫砂壶一壶不事二茶
为何只有黑茶值得收藏呢?
为何只有黑茶值得收藏呢?
为何精制茶行业利润破百亿元仍
为何精制茶行业利润破百亿元仍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