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百科 | 厂商 | 文化 | 研究 | 批发 | 买茶 | 收藏 | 老茶 | 茶艺 | 茶山 | 名人 | 制作 | 展会 | 开店 | 茶友 | 社团 | 栽培 | 茶膏 | 茶农 | 茶库 | 交流
普洱茶免费茶样
行业新闻
行业政策
产品新闻
普洱茶故事
 
当前位置: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普洱茶故事 >

“以茶代酒”的由来

时间:2014-09-05 16:15来源:未知 作者:品茗在心浏览:
自古至今,中国人的日常社会交往中,离不开吃饭和饮酒,对中国人来说,似乎是无酒不成席,无论是现实日常日子中,还是古代或现代影视文化作品中,主宾席间觥筹交错、推杯换盏、把酒言欢是最为多见的情景,而在此过程中,还有一种多见的情形是:客人由于某些情况不能饮酒
普洱茶
 
自古至今,中国人的日常社会交往中,离不开吃饭和饮酒,对中国人来说,似乎是“无酒不成席”,无论是现实日常日子中,还是古代或现代影视文化作品中,主宾席间“觥筹交错、推杯换盏、把酒言欢”是最为多见的情景,而在此过程中,还有一种多见的情形是:客人由于某些情况不能饮酒,而又需求敬酒或主人提出敬酒,要求自己喝的时候,往往举起茶杯说:“以茶代酒”。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私家车辆的增多,人们开车外出参加社会活动增多,为了确保自身安全,不能饮酒的情形增多,“以茶代酒”这种方法使用的频率也越来越高。那么,“以茶代酒”的典故是来自什么年代呢?
据《三国志》记载:吴国君主孙皓“密赐茶荼以代酒”,为“以茶代酒”之典故。公元252年,吴太祖孙权病死,传位于子孙亮,后宫廷政变,孙亮之兄孙休上台。孙休临终时,遗诏儿子做接班人,任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为“顾命大臣”,辅佐幼主。两位“顾命大臣”嫌孙休儿子太小,改立23岁的“长君”孙皓为帝。
孙皓初立时,抚恤人民、开仓赈贫,后变得专横残暴,终日沉浸于酒色,从而民心丧失。孙皓好酒,经常摆酒设宴,要群臣奉陪。他的酒宴有一个规矩:每人以7升为限,不管会不会喝,能不能喝,7升酒必须见底。群臣中有个人叫韦曜,酒量只有二升。韦曜原是孙皓的父亲南阳王孙和的老师,故孙皓对韦曜格外照顾。看他喝不动了,就悄悄换上茶,让他“以茶代酒”,不至于因喝不下酒而难堪。
从以茶代酒的故事起源我们可以看出,在当时,由于韦曜并不能喝酒,但又必须履行端杯的形式,因此,采取了这种折中的办法,这也是国人的灵活性和变通性的生动比如。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过度饮酒都简单让人失去控制,使人变得兴奋,简单做出不合乎常理的事情,致使酒后误事;而关于茶来说,更多地让人心静下来,如果人们的交往通过“酒”作为载体和实现方法,则多了几分豪爽和义气,而如果以“茶”来作为载体,则更多意味着“君子之交淡如水”,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工作和日子节奏不断加快的情况下,更应该努力地借用喝茶的方法交往,用平常、平凡、安静的心去对待浮躁的人与社会,将是人际交往的另一种境界。
 
(责任编辑:一凡)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热点排行  
1 胡蝶与卖茶叶的丈夫潘有声
2 盘点我国重要领导人都喝什么茶?
3 无量山和哀牢山传说
4 “赌书泼茶”的典故
5 关于茶叶的小故事
6 霉茶的故事
7 女儿红与女儿茶
8 静夜不眠因酒渴 沉烟重拨索烹茶
9 “柑普茶”的故事
10 揭开云南中茶的7581和昆明茶厂神秘面纱
图文解说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中国普洱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